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7页 |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第12-15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12-14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4-15页 |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23页 |
(一) 我国内地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文献综述 | 第15-20页 |
(二) 有关我国香港地区及国外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第20-23页 |
三、研究的假设和研究的方法 | 第23-24页 |
(一) 研究的假设 | 第23-24页 |
(二) 研究的方法 | 第24页 |
四、研究的框架思路及创新点 | 第24-27页 |
(一) 本文研究的框架思路 | 第24-25页 |
(二) 创新点 | 第25-27页 |
第二章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管理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27-37页 |
一、农民工及其基本养老保险的界定 | 第27-28页 |
(一) 农民工的界定及其特点 | 第27-28页 |
(二) 社会养老保险的界定 | 第28页 |
二、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一般理论 | 第28-34页 |
(一) 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 | 第28-29页 |
(二) 有效需求理论 | 第29页 |
(三) 公共产品理论 | 第29-30页 |
(四) 组织及组织管理权力一般理论 | 第30-34页 |
三、组织管理模式及社会养老保险组织管理模式的类型 | 第34-37页 |
(一) 组织管理模式 | 第34-35页 |
(二) 社会养老保险组织管理模式的类型 | 第35-37页 |
第三章 对湖南省新田县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 第37-45页 |
一、对新田县劳动与社会保险站的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调查 | 第37-40页 |
(一) 新田县外出务工基本情况概述 | 第37页 |
(二) 对新田县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调查 | 第37-40页 |
(三) 调查的结论 | 第40页 |
二、目前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0-45页 |
(一) 在对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组织结构上 | 第40-41页 |
(二) 在对养老保险基金组织管理上 | 第41-42页 |
(三) 在对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管理上 | 第42-43页 |
(四) 在对我国养老保险管理的监督上 | 第43-45页 |
第四章 国外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45-62页 |
一、国外社会养老保险转模式及管理模式的分类 | 第45-47页 |
(一) 养老保险模式的分类 | 第45-47页 |
(二) 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模式 | 第47页 |
二、几个典型型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管理模式分析 | 第47-53页 |
(一) 美国:国家管理分权结构型 | 第47-49页 |
(二) 新加坡:国家管理集权结构型 | 第49-50页 |
(三) 德国:混合管理结构型 | 第50-51页 |
(四) 匈牙利:外包管理结构型 | 第51-52页 |
(五) 智利:私营管理结构型 | 第52-53页 |
三、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变迁及其与国外养老保险制度的比较 | 第53-62页 |
(一)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制度的变迁及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的特点 | 第53-56页 |
(二) 中外社会养老保险管理的异同分析及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启示 | 第56-62页 |
1. 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与国外社会养老保险管理的差异比较 | 第56-60页 |
(1) 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模式与国外社会养老管理模式比较分析 | 第56-57页 |
(2) 国内外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的差异分析 | 第57-58页 |
(3) 养老保险的管理制度的差异分析 | 第58-59页 |
(4) 养老保险的监督制度的差异分析 | 第59-60页 |
2. 国外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对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启示 | 第60-62页 |
第五章 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管理模式设计及运行建议 | 第62-71页 |
一、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管理模式设计 | 第62-69页 |
(一) 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组织管理模式设计 | 第62-67页 |
(二) 农民工养老保险账户管理及运行模式设计 | 第67-69页 |
二、关于改革我国农民工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管理模式的建议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A: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论文及参与写作的著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