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 第9-17页 |
一、 引言 | 第9-10页 |
二、 冲突报道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三、 理论基础 | 第11-13页 |
(一) 议程设置理论 | 第11-12页 |
(二) 框架理论 | 第12-13页 |
(三) 媒体设置议程理论 | 第13页 |
四、 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 | 第13-17页 |
(一) 内容分析法 | 第13-14页 |
(二) 研究问题和样本选择 | 第14-17页 |
第二章 四国英语媒体对 2010 年朝韩冲突报道内容分析 | 第17-24页 |
一、 朝韩冲突情况概述 | 第17-18页 |
二、 中国媒体对朝韩冲突报道的分析结果 | 第18-20页 |
三、 美国媒体对朝韩冲突报道的分析结果 | 第20-21页 |
四、 日本媒体对朝韩冲突报道的分析结果 | 第21-22页 |
五、 韩国媒体对朝韩冲突报道的分析结果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四国英语媒体报道的比较分析 | 第24-39页 |
一、 报道数量比较 | 第24页 |
二、 报道篇幅比较 | 第24-25页 |
三、 报道体裁比较 | 第25-27页 |
四、 主要议题比较 | 第27页 |
五、 倾向性比较 | 第27-35页 |
(一) 、新闻背景 | 第28-30页 |
(二) 、用词 | 第30-35页 |
六、 综合比较结果 | 第35-39页 |
第四章 、国际媒体报道差异及成因分析 | 第39-51页 |
一、 历史因素和当代局势 | 第40-45页 |
(一) 、中国:历史的友谊和当下的崛起需求 | 第41页 |
(二) 、美国:历史的争夺和当下的双重警惕 | 第41-42页 |
(三) 、日本:历史的纷争和当下的矛盾心理 | 第42-44页 |
(四) 、韩国:历史的分裂和当下的复杂局势 | 第44-45页 |
二、 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综合考量 | 第45-51页 |
(一) 、中国:硬重发展,软重和平 | 第45-47页 |
(二) 、美国:硬重霸权,软重控制 | 第47-48页 |
(三) 、日本:硬重合作,软重依附 | 第48-49页 |
(四) 、韩国:软硬兼施的宗主国心态 | 第49-51页 |
第五章 国际媒体冲突报道的差异性所带来的启示 | 第51-54页 |
一、 国际媒体对冲突事件的客观报道和主观评论 | 第51-52页 |
(一) 、客观报道:强化事件本身在国际媒体客观报道中的价值 | 第51-52页 |
(二) 、主观评论:弱化国际媒体对冲突事件评论时的国别性 | 第52页 |
二、 英语对非英语国家的国际媒体的重要性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附件 | 第59-76页 |
一、 《中国日报》 | 第59-64页 |
(一) 消息和特写 | 第59-62页 |
(二) 评论 | 第62-64页 |
二、 《纽约时报》 | 第64-70页 |
(一) 消息和特写 | 第64-68页 |
(二) 评论 | 第68-70页 |
三、 《读卖新闻》 | 第70-73页 |
(一) 、消息和特写 | 第70-71页 |
(二) 评论 | 第71-73页 |
四、 《朝鲜日报》对天安舰事件的报道 | 第73-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