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0页 |
·研究意义 | 第8页 |
·理论意义 | 第8页 |
·实践意义 | 第8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8-10页 |
·国内研究状况 | 第9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1 马克思人化自然思想产生之前的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综述 | 第10-16页 |
·远古时代的神话自然观 | 第10页 |
·古代有机论的整体自然观 | 第10-11页 |
·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自然观 | 第11-12页 |
·近代形而上学的机械论自然观 | 第12-13页 |
·黑格尔思辨的自然观 | 第13-16页 |
2 马克思人化自然思想的历史逻辑综述 | 第16-26页 |
·马克思人化自然思想产生的逻辑起点:以实践和人的现实实践出发 | 第16-17页 |
·马克思人化自然思想的历史发展 | 第17-26页 |
·马克思人化自然思想的理论探索期 | 第17-19页 |
·马克思人化自然思想的理论建构期 | 第19-21页 |
·马克思人化自然思想的理论确立期 | 第21-23页 |
·马克思人化自然思想的理论完善期 | 第23-26页 |
3 马克思人化自然思想的内涵 | 第26-33页 |
·实践活动是人的基本活动,是人化自然、自然人化的基础活动 | 第26-28页 |
·人化自然首先是一个物质活动,也是改变和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创造活动 | 第28-30页 |
·人化自然和自然人化是不息永恒的活动,是人类存在发展的本质性过程 | 第30-33页 |
4 马克思人化自然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33-37页 |
·有助于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 | 第33-34页 |
·有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 第34-35页 |
·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