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意识形态内涵的利益基础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0页
   ·西方学者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理解第8-9页
   ·中国学术界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探讨第9页
   ·本文的观点和学术新意第9-10页
1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概念的解读第10-18页
   ·意识形态的概念内涵第10-11页
     ·意识形态的产生和发展第10页
     ·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两种界定第10-11页
   ·马克思对虚假意识形态的批判第11-14页
     ·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原则第12-13页
     ·虚假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的意识体现第13-14页
   ·价值真理——意识形态真实性的认识论基础第14-18页
     ·事实真理与价值真理第14-16页
     ·价值真理的利益取向第16-17页
     ·价值真实—统治阶级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同一第17-18页
2 意识形态与利益实现第18-26页
   ·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内在关联第18-22页
     ·经济利益是根本利益第18-19页
     ·政治利益是经济利益的直接现实第19-20页
     ·文化利益是社会资本的表现形式第20-21页
     ·意识形态本质是统治阶级的利益第21-22页
   ·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利益本质第22-24页
     ·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第22-23页
     ·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第23-24页
     ·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第24页
   ·无产阶级利益与社会利益统一的条件第24-26页
     ·意识形态与利益的一致性第24-25页
     ·无产阶级执政与阶级意识的意识形态化第25-26页
3 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利益取向问题第26-32页
   ·代表人民大众利益——马克思基本的价值论立场第26-27页
   ·利益代表性——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试金石第27-28页
   ·建立民众利益的表达机制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第28-29页
   ·民众利益保障和监督利益代表异化是共产党统治合法性的基础第29-32页
结束语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5页
致谢第35-3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第36-37页

论文共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与哈贝马斯“市民社会”思想之比较
下一篇:马克思人化自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