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地方工业经济论文

新疆新型工业化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1页
绪论第11-19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5页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5-17页
 四、主要研究内容第17-18页
 五、创新点和不足第18-19页
第一章 新型工业化理论研究综述第19-27页
 第一节 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特征第19-22页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第19-20页
  二、新型工业化的特征第20-22页
 第二节 新型工业化理论第22-27页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23页
  二、循环经济理论第23-25页
  三、经济增长理论第25-27页
第二章 新疆工业化发展现状分析第27-36页
 第一节 新疆工业化发展历程第27-29页
  一、改革开放之前的工业化(1949-1978年)第27-28页
  二、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1979-2002年)第28-29页
  三、新型工业化发展时期(2003-至今)第29页
 第二节 新疆工业化发展现状第29-33页
  一、工业经济规模逐渐扩大,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第30页
  二、科技创新力度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第30-31页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31-32页
  四、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快速提高第32页
  五、企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进展第32-33页
 第三节 新疆工业化的特点分析第33-36页
  一、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但演变速度慢第33-34页
  二、加工业中资源型产业比重高,制造业发展滞后第34页
  三、工业发展以外源型为主导,内部矛盾突出第34-36页
第三章 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评价第36-56页
 第一节 新疆工业化发展阶段评价第36-40页
  一、基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判断第36-37页
  二、基于产业结构判断第37-38页
  三、基于就业结构判断第38页
  四、基于城市化水平判断第38-39页
  五、基于工业内部结构判断第39页
  六、新疆各地州工业化水平第39-40页
 第二节 新疆新型工业化综合评价第40-56页
  一、新型工业化指标描述第40-44页
  二、评价方法的选择第44-47页
  三、数据收集与整理第47-49页
  四、新疆新型工业化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9-52页
  五、评价结果分析第52-56页
第四章 新疆新型工业化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第56-64页
 第一节 新疆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优势第56-58页
  一、国内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发展第56页
  二、中央对新疆民族地区的大力支持第56-57页
  三、资源优势第57页
  四、地理和区位优势突出第57页
  五、市场优势第57-58页
  六、科技交流优势明显第58页
 第二节 新疆新型工业化的制约因素第58-60页
  一、政治社会不稳定第58-59页
  二、人口因素的制约第59页
  三、生态环境脆弱第59-60页
 第三节 新疆新型工业化面临的问题第60-64页
  一、环境污染的总体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第60-61页
  二、科技进步能力弱,制约工业发展后劲第61页
  三、产品结构以初产品为主,满足最终市场需求能力弱第61-62页
  四、轻纺工业发展缓慢,部分行业呈现萎缩态势第62页
  五、工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阻碍经济持续增长第62-63页
  六、私营经济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多元投资结构第63-64页
第五章 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的对策思考第64-76页
 第一节 加快推进新疆新型工业化必要性第64-65页
  一、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要求第64页
  二、解决新疆经济发展制约因素的要求第64-65页
 第二节 新疆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总体思路第65-66页
  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第65-66页
  二、加快区域集群建设,拓展集群效应第66页
  三、促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第66页
 第三节 新疆新型工业化的保障措施第66-76页
  一、推广应用低碳技术,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第66-68页
  二、加大信息产业建设,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第68-69页
  三、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第69-71页
  四、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第71-73页
  五、优化金融支持方向,加大工业信贷投入第73页
  六、以产业集群提升新疆工业竞争力第73-76页
结论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0-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下一篇:高等院校财务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