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新型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7页
绪论第7-26页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第7-12页
  (一) 研究背景第7-11页
  (二) 实践意义第11页
  (三) 理论意义第11-12页
 二、文献综述第12-23页
  (一) 国外的研究成果第12-17页
  (二) 国内的研究成果第17-22页
  (三) 资源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评价第22-23页
 三、研究方法第23-24页
  (一) 唯物辩证法是方法论的基础第23页
  (二)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23页
  (三)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第23-24页
 四、主要创新点及技术路线图第24-25页
  (一) 主要创新点第24页
  (二) 技术路线图第24-25页
 五、研究目标第25-26页
第一章 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基础理论第26-42页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第26-28页
  一、发展阶段理论第26页
  二、增长级理论第26-27页
  三、产业梯度转移理论第27页
  四、大推进理论第27-28页
 第二节 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第28-35页
  一、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正效应第28-29页
  二、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第29-31页
  三、理论的困惑第31-35页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35-42页
  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孕育、诞生和发展第36-37页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第37-40页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我国资源型经济中应用的现实基础第40-42页
第二章 我国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2-62页
 第一节 对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的一般认识第42-49页
  一、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的概念界定第42-43页
  二、我国煤炭资源型县域概况第43-45页
  三、我国煤炭资源型县域的形成第45-49页
 第二节 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第49-59页
  一、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一般性问题第49-55页
  二、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特殊问题第55-59页
 第三节 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问题的原因分析第59-62页
  一、自然条件的制约第59-60页
  二、发展理念约束第60-61页
  三、相关制度限制第61-62页
第三章 新型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内涵及其形成原因分析第62-97页
 第一节 新型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内涵第62-71页
  一、新型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第62-67页
  二、新型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的特征第67-69页
  三、新型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视角第69-71页
 第二节 新型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特征形成的原因分析第71-73页
  一、提升国家煤炭产业等级的发展需求第71-72页
  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第72页
  三、后发优势作用明显第72-73页
 第三节 灵武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发展特点第73-90页
  一、灵武市概况第73-74页
  二、产业发展状况第74-78页
  三、灵武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状况第78-90页
 第四节 灵武可持续发展总体环境的SWOT分析第90-97页
  一、优势第90-92页
  二、劣势第92-95页
  三、机会第95-96页
  四、挑战第96-97页
第四章 新型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第97-111页
 第一节 促进新型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应重视的几个关系第97-99页
  一、县级政府和上级各级政府的关系第97-98页
  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98页
  三、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关系第98-99页
 第二节 促进新型煤炭资源型县域经济进一步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第99-111页
  一、强化政府作用,构筑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支撑体系第99-103页
  二、加快省直管县改革,扩大县域财权事权第103-105页
  三、加强煤炭工业基地或园区建设第105-107页
  四、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完成比较优势向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的转化第107-108页
  五、注重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第108-109页
  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第109-111页
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11-112页
附录一第112-115页
附录二第115-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关于2008年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政策的研究
下一篇:新疆新型工业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