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49页 |
·引言 | 第13页 |
·Heck反应概述 | 第13-25页 |
·Heck反应的发展历程 | 第16-18页 |
·Heck反应的应用 | 第18-19页 |
·非均相Heck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19-25页 |
·介孔分子筛研究进展 | 第25-37页 |
·介孔分子筛的结构分类 | 第25-29页 |
·介孔分子筛的合成机理 | 第29-35页 |
·金属纳米粒子和纳米线在介孔材料中的组装 | 第35-37页 |
·论文选题和意义 | 第37-38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9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49-57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49-50页 |
·实验所需的试剂和仪器 | 第49-50页 |
·实验过程 | 第50-51页 |
·介孔分子筛SBA-15的制备 | 第50页 |
·离子交换法制备SBA-15负载钯催化剂 | 第50页 |
·双胺基功能化SBA-15负载钯催化剂的制备 | 第50-51页 |
·两步法制备SBA-15负载钯催化剂 | 第51页 |
·原位生成法制备SBA-15负载钯催化剂 | 第51页 |
·催化剂活性的评价 | 第51-53页 |
·催化试验设计 | 第51-52页 |
·催化试验的测量 | 第52页 |
·反应产物的核磁共振和质谱信息 | 第52-53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53-56页 |
·X射线衍射(XRD) | 第53-54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54-55页 |
·N_2吸附—脱附(Nitrogen adsorption-desorption) | 第55页 |
·元素分析(Elemental analysis) | 第55页 |
·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 | 第55页 |
·CO化学吸附(CO chemisorption)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7页 |
第三章 离子交换法制备SBA-15负载钯催化剂及其结构表征、在Heck反应中的应用 | 第57-66页 |
·引言 | 第57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7-58页 |
·介孔材料SBA-15的制备 | 第57页 |
·离子交换法制备SBA-15负载钯催化剂 | 第57-58页 |
·催化剂结构表征 | 第58-61页 |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61-64页 |
·Pd/SBA-15对碘苯与烯烃的Heck反应的催化活性 | 第61-63页 |
·催化剂对其他活性的卤代苯及溴苯的Heck反应的催化活性 | 第63页 |
·催化剂重复使用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第四章 双胺基功能化SBA-15负载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Heck反应中的作用 | 第66-78页 |
·引言 | 第66页 |
·钯催化剂的制备 | 第66-67页 |
·催化剂结构表征 | 第67-71页 |
·催化活性评价 | 第71-75页 |
·催化反应过程 | 第71-72页 |
·测量胺基和钯的比率对催化活性和钯残留的影响 | 第72页 |
·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 第72-74页 |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 第74页 |
·催化剂的活性下降的原因 | 第74-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第五章 两步法合成SBA-15负载钯催化剂及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78-87页 |
·引言 | 第78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78-79页 |
·钯颗粒和催化剂结构表征 | 第79-82页 |
·催化活性评价 | 第82-85页 |
·催化反应过程 | 第82-83页 |
·催化剂对碘代苯和溴苯的催化活性 | 第83-84页 |
·负载型钯催化剂催化Heck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第六章 原位生成法制备介孔材料负载钯催化剂及其结构表征、在Heck反应中的活性评价 | 第87-99页 |
·引言 | 第87-88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88页 |
·催化剂结构表征 | 第88-92页 |
·催化活性评价 | 第92-95页 |
·催化反应过程 | 第92-93页 |
·催化剂对活性的卤代苯及溴苯的Heck反应催化活性 | 第93-94页 |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 | 第94页 |
·催化剂的活性下降的原因 | 第94-95页 |
·负载型钯催化剂催化Heck反应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
第七章 制备的催化剂的结构及催化活性比较 | 第99-101页 |
第八章 结论和展望 | 第101-103页 |
博士论文工作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3-104页 |
致谢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