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6页 |
·锂及锂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 第11-12页 |
·世界锂资源的分布及市场开发前景 | 第12-14页 |
·世界锂资源的分布 | 第12-13页 |
·锂资源的市场开发前景 | 第13-14页 |
·国内外有关提锂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锂矿石提锂 | 第14页 |
·从海水中提锂 | 第14-15页 |
·盐湖卤水的提锂进展 | 第15-19页 |
·锂锰氧化物离子筛前驱体的制备方法 | 第19-22页 |
·高温固相法 | 第19-20页 |
·固相配位反应法 | 第20页 |
·微波烧结法 | 第20-21页 |
·共沉淀法 | 第21页 |
·溶胶凝胶法 | 第21-22页 |
·水热合成法 | 第22页 |
·锂锰氧化物前驱体的微观结构及脱嵌/嵌入的机理 | 第22-24页 |
·锂锰氧化物离子筛前驱体的微观结构 | 第22-23页 |
·锂离子脱嵌/嵌入的反应机理 | 第23-24页 |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6-32页 |
·实验试剂及设备 | 第26-27页 |
·实验方法及步骤流程 | 第27-31页 |
·实验流程图 | 第27-29页 |
·实验步骤 | 第29-31页 |
·样品的表征方法 | 第31-32页 |
第三章 固相法制备正交层状LiMnO_2 | 第32-38页 |
·引言 | 第32页 |
·实验原理 | 第32-33页 |
·Mn_2O_3和LiOH·H_2O混合物的热重分析 | 第33-34页 |
·正交层状LiMnO_2合成条件研究 | 第34-37页 |
·LiMnO_2合成的焙烧温度选择 | 第34-35页 |
·LiMnO_2合成的锂锰摩尔配比的选择 | 第35页 |
·LiMnO_2合成的焙烧时间选择 | 第35-36页 |
·LiMnO_2中Mn的平均化合价及其锂锰摩尔比的测定 | 第36-37页 |
·LiMnO_2的电镜分析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Li_(1.6)Mn_(1.6)O_4的合成及酸洗制备离子筛研究 | 第38-47页 |
·引言 | 第38页 |
·实验原理 | 第38页 |
·前驱体Li_(1.6)Mn_(1.6)O_4的合成研究 | 第38-41页 |
·焙烧温度对合成前驱体Li_(1.6)Mn_(1.6)O_4的影响 | 第38-39页 |
·焙烧时间对合成Li_(1.6)Mn_(1.6)O_4的影响 | 第39-40页 |
·Li_(1.6)Mn_(1.6)O_4中锰平均化合价及其锂锰摩尔比测定 | 第40-41页 |
·酸洗制备离子筛MnO_2·0.5H_2O研究 | 第41-46页 |
·酸洗温度的影响 | 第41页 |
·搅拌速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酸洗时间的影响 | 第42-44页 |
·盐酸浓度的影响 | 第44页 |
·液固比的影响 | 第44-45页 |
·酸洗前后离子筛的微观结构变化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锂离子筛MnO_2·0.5H_2O对Li~+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47-57页 |
·引言 | 第47页 |
·pH对MnO_2·0.5H_2O吸附Li~+的影响 | 第47-48页 |
·温度对离子筛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8-49页 |
·初始锂浓度对离子筛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49-50页 |
·吸附等温方程模型的应用及吸附热力学参数的计算 | 第50-52页 |
·吸附等温方程的应用 | 第50-51页 |
·吸附反应过程中热力学参数的计算 | 第51-52页 |
·表观吸附动力学方程的应用及吸附过程控制步骤的确定 | 第52-55页 |
·表观吸附动力学的研究 | 第52-54页 |
·表观吸附活化能的计算 | 第54-55页 |
·吸附过程控制步骤的确定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六章 离子筛在盐湖卤水中的吸附性能研究 | 第57-65页 |
·引言 | 第57-58页 |
·温度对离子筛在卤水中吸附容量的影响 | 第58页 |
·离子筛对卤水中的主要金属离子的分离特性 | 第58-59页 |
·离子筛在卤水中的循环吸附性能 | 第59-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