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煤中硅钒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2页 |
·钒资源现状 | 第10-16页 |
·钒的性质 | 第10页 |
·钒的用途 | 第10-11页 |
·我国主要的钒资源 | 第11-13页 |
·我国石煤提钒现状 | 第13-16页 |
·硅资源现状 | 第16-21页 |
·硅的性质及用途 | 第16页 |
·白炭黑的性质 | 第16-17页 |
·白炭黑的用途及生产现状 | 第17-21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原料预处理 | 第22-31页 |
·实验原料 | 第22页 |
·实验试剂和设备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研究方案 | 第23-24页 |
·实验内容与方法 | 第24-26页 |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6-27页 |
·原料预处理 | 第27-30页 |
·实验原料 | 第27页 |
·石煤焙烧原理 | 第27-28页 |
·石煤焙烧结果与分析 | 第28-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硅的提取及白炭黑的制备研究 | 第31-49页 |
·实验原料 | 第31-32页 |
·水淬渣中硅的浸出 | 第32-36页 |
·硅酸钠在水中的溶解性 | 第32-33页 |
·浸出时间对硅浸出率的影响 | 第33页 |
·NaOH浓度对硅浸出率的影响 | 第33-34页 |
·液固比对硅浸出率的影响 | 第34-35页 |
·浸出温度对硅浸出率的影响 | 第35页 |
·冲洗方式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 第35-36页 |
·纳米白炭黑的制备 | 第36-43页 |
·白炭黑制备过程机理 | 第36页 |
·预先净化对白炭黑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36-37页 |
·水玻璃浓度对白炭黑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37-38页 |
·硫酸浓度对白炭黑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38-39页 |
·聚乙二醇用量对白炭黑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39-40页 |
·反应温度对白炭黑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40-41页 |
·终点pH值对白炭黑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41页 |
·洗涤方式对白炭黑比表面积的影响 | 第41-42页 |
·白炭黑产品 | 第42-43页 |
·白炭黑改性 | 第43-47页 |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改性白炭黑 | 第44-45页 |
·KH570改性白炭黑 | 第45-46页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钒的提取及V_2O_5的制备研究 | 第49-67页 |
·原料 | 第49-50页 |
·钒浸出热力学分析 | 第50-56页 |
·V-H_2O体系的φ-pH图 | 第50-53页 |
·溶液电位测量 | 第53-56页 |
·钒浸出过程动力学 | 第56-62页 |
·控制环节的确定 | 第56-60页 |
·反应活化能的计算 | 第60-62页 |
·浸硅渣浸出钒 | 第62-65页 |
·硫酸浓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 第62页 |
·浸出温度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 第62-63页 |
·氧化剂用量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 第63-64页 |
·浸出时间对钒浸出率的影响 | 第64-65页 |
·液固比对钒浸出的影响 | 第65页 |
·钒的萃取及V_2O_5的制备 | 第65-66页 |
·萃取 | 第65页 |
·反萃取 | 第65-66页 |
·V_2O_5的制备 | 第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全流程及物料核算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