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 ·选题依据、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国内外发展 | 第9-11页 |
| ·应用现状研究 | 第11-14页 |
|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4页 |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第2章 红外热成像法相关知识 | 第16-27页 |
| ·传热模式 | 第16-17页 |
| ·辐射知识 | 第17-22页 |
| ·红外光谱 | 第17-18页 |
| ·辐射强度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 ·黑体辐射 | 第19-20页 |
| ·实际表面的辐射 | 第20-21页 |
| ·实际表面的吸收、反射、透射 | 第21-22页 |
| ·能量守恒定律 | 第22-23页 |
| ·红外热成像过程 | 第23-24页 |
| ·红外热成像检测原理及方式 | 第24-27页 |
| 第3章 管道内部缺陷红外检测的有限元分析 | 第27-49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传热学有限元分析 | 第27-29页 |
| ·基于ANSYS的管道分层缺陷红外检测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29-40页 |
| ·含分层缺陷的管道建模 | 第30-31页 |
| ·热激励参数的影响 | 第31-33页 |
| ·层状缺陷深度的影响 | 第33-36页 |
| ·层状缺陷厚度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层状缺陷长度的影响 | 第37-39页 |
| ·管材热导率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基于ANSYS的管道腐蚀缺陷红外检测的定量分析 | 第40-49页 |
| ·定量原理 | 第40-44页 |
| ·含腐蚀缺陷的管道模型 | 第44-45页 |
| ·结果及其分析 | 第45-49页 |
| 第4章 通孔和表面裂纹的实验分析 | 第49-61页 |
| ·实验设备 | 第49-50页 |
| ·通孔检测 | 第50-53页 |
| ·裂纹检测 | 第53-61页 |
| ·数值模拟分析 | 第53-57页 |
| ·实验分析 | 第57-61页 |
| 第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61-64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61-62页 |
|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62-63页 |
| ·本文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作者发表的论文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2页 |
| 附录 | 第72-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