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内容和框架 | 第11-12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创新点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国际贸易保护的理论依据 | 第14-19页 |
·重商主义时期的经济理论 | 第14-15页 |
·李斯特的保护幼稚工业理论 | 第15-16页 |
·凯恩斯的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 第16页 |
·普雷维舒什贸易条件恶化论 | 第16-17页 |
·克鲁格曼的战略性贸易政策 | 第17-19页 |
2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特点 | 第19-34页 |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手段的新特点 | 第19-25页 |
·贸易救济措施重新组合 | 第20页 |
·经济政策类手段 | 第20-23页 |
·借助媒体进行文化传播 | 第23-24页 |
·贸易执法部门 | 第24-25页 |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客体的新特点 | 第25-27页 |
·贸易保护再次转向夕阳产业 | 第25-26页 |
·贸易保护开始瞄准新兴产业 | 第26-27页 |
·稀缺资源贸易摩擦逐渐显现 | 第27页 |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形式的新特点 | 第27-30页 |
·低碳经济 | 第27-29页 |
·保护国家安全 | 第29-30页 |
·当前贸易保护主义主体的新特点 | 第30-34页 |
·贸易保护的区域集团化 | 第30-31页 |
·发展中国家正成为贸易救济措施的主要发起者 | 第31-34页 |
3 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形成的原因 | 第34-41页 |
·世界经济增长下滑和欧美债务问题扩大 | 第34-36页 |
·全球经贸格局剧烈变化与中国地位提升 | 第36-38页 |
·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升为全球性重大议题 | 第38-39页 |
·失业和选举叠加形成巨大国内政治压力 | 第39-41页 |
4 贸易保护主义新特点对我国的影响 | 第41-48页 |
·贸易救济数量居高不下且强度不断提升 | 第41-42页 |
·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将成为重灾区 | 第42-43页 |
·贸易争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蔓延 | 第43-45页 |
·贸易摩擦延伸至制度与体制等宏观层面 | 第45-46页 |
·贸易摩擦将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必然考验 | 第46-48页 |
5 我国应对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 第48-59页 |
·应对当前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策略 | 第48-55页 |
·政府要为我国对外贸易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 第48-50页 |
·行业协会要做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作用 | 第50-53页 |
·企业要全面提升应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能力 | 第53-55页 |
·应对当前贸易保护主义应注意的问题 | 第55-59页 |
·警惕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引起的反补贴调查 | 第55-56页 |
·坚持底线且对干涉我国国内经济政策的不合理做法不予让步 | 第56-57页 |
·利用中国的影响力增加在国际贸易中的筹码 | 第57-59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个人简历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