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导言 | 第10-16页 |
(一) 研究价值论层面的尊严生活的意义 | 第10-12页 |
(二) 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12-14页 |
(三) 文本逻辑框架和创新之处 | 第14-16页 |
一、尊严生活与人的价值的关系 | 第16-25页 |
(一) 尊严生活的确立是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实现的必要条件 | 第16-22页 |
1. 尊严生活概念的内涵及其特征 | 第16-19页 |
2. 尊严生活是人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 | 第19-20页 |
3. 尊严生活为人的社会价值的实现奠定基础 | 第20-22页 |
(二) 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是尊严生活的目的和归宿 | 第22-25页 |
1. 人的自我价值的全面彰显是个人尊严生活现实达成的标志 | 第22-23页 |
2. 人的社会价值的普遍实现是群体尊严生活的的最终着落点 | 第23-25页 |
二、尊严生活的价值评判标准 | 第25-33页 |
(一) 尊严生活的价值评判标准以对尊严生活的正确认识为基础 | 第25-30页 |
1. 尊严生活的价值评判标准来自于它的内在规定性 | 第25-27页 |
2. 尊严生活的价值评判标准必须符合其发展规律性 | 第27-30页 |
(二) 尊严生活的价值评判标准以对主体需要的正确认识为条件 | 第30-33页 |
1. 社会发展需要是最能反映人的本质的需要 | 第30-31页 |
2. 尊严需要的满足是尊严生活的内在价值尺度 | 第31-33页 |
三、尊严生活存在的现实困惑和实现途径 | 第33-42页 |
(一) 尊严生活的现实困惑及根源 | 第33-37页 |
1. 尊严生活的现实困惑 | 第33-35页 |
2. 尊严生活存在问题的根源 | 第35-37页 |
(二) 尊严生活的实现途径 | 第37-42页 |
1 坚持强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的 | 第37-38页 |
2 树立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努力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 第38-39页 |
3. 发挥个体的创造精神,促进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 第39-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注释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