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选题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研究内容 | 第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低碳旅游研究进展及评述 | 第10-13页 |
·旅游交通研究进展及评述 | 第13-17页 |
·数据来源、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7-20页 |
·数据来源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第2章 低碳旅游基本概念体系 | 第20-25页 |
·低碳 | 第20页 |
·低碳经济 | 第20-21页 |
·低碳旅游 | 第21-23页 |
·低碳旅游交通 | 第23页 |
·碳足迹 | 第23-25页 |
第3章 新疆旅游交通现状分析 | 第25-37页 |
·新疆的旅游交通模式 | 第25-31页 |
·公路旅游交通 | 第25-27页 |
·铁路旅游交通 | 第27-29页 |
·航空旅游交通 | 第29-30页 |
·景区内部交通 | 第30-31页 |
·新疆游客集散中心及旅游线路 | 第31-34页 |
·游客集散中心—乌鲁木齐市交通概况 | 第31-33页 |
·新疆旅游线路 | 第33-34页 |
·“十一五”期间的新疆旅游交通建设工作 | 第34-37页 |
·“十一五”旅游交通建设工作回顾 | 第34-35页 |
·“十二五”旅游交通建设工作规划 | 第35-37页 |
第4章 新疆旅游交通碳足迹核算案例 | 第37-49页 |
·旅游交通链的划分 | 第37-38页 |
·碳足迹计算方法 | 第38-40页 |
·投入产出法(I-O 法) | 第38页 |
·生命周期评价法(LCA 法) | 第38页 |
·IPCC 计算方法 | 第38-39页 |
·碳足迹计算器 | 第39-40页 |
·疆外旅游交通碳足迹的核算 | 第40-43页 |
·国际人均旅游交通碳足迹核算 | 第41-42页 |
·省际人均旅游交通碳足迹核算 | 第42-43页 |
·疆内旅游交通碳足迹核算(乌市—伊宁—那拉提为例) | 第43-49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43-45页 |
·飞机(伊宁)—旅游包车模式下人均旅游交通碳足迹 | 第45-46页 |
·飞机(那拉提)—旅游包车模式下人均旅游交通碳足迹 | 第46页 |
·火车—旅游包车模式下人均旅游交通碳足迹 | 第46-47页 |
·旅游包车模式下人均旅游交通碳足迹 | 第47页 |
·小型车模式下人均旅游交通碳足迹 | 第47-49页 |
第5章 新疆旅游交通低碳化对策与建议 | 第49-59页 |
·情景分析与建议 | 第49-53页 |
·情景分析 | 第49页 |
·各种旅游交通模式的优势与弊端 | 第49-51页 |
·旅游交通出行模式优化建议 | 第51-53页 |
·旅游交通低碳化对策与措施 | 第53-59页 |
·政府层面 | 第53-54页 |
·企业层面 | 第54-56页 |
·旅游者层面 | 第56-5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本文不足之处 | 第60-61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65-66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