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民事诉讼公告送达方式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8页
前言第8-9页
第一章 公告送达的一般理论第9-20页
 第一节 公告送达的涵义和特征第9-15页
  一、 公告送达的涵义解读第9页
  二、 公告送达的特征第9-11页
  三、 公告送达与相关概念的辨析第11-15页
 第二节 公告送达的立法原因、目的及利弊分析第15-17页
  一、 公告送达的立法原因第15-16页
  二、 公告送达的立法目的第16页
  三、 公告送达的制度性缺陷第16-17页
 第三节 公告送达的立法价值第17-20页
  一、 保障当事人知情权第17-18页
  二、 维护民事诉讼对审制原则第18页
  三、 促进诉讼主体之间的诉讼沟通第18-20页
第二章 我国公告送达的现状透析第20-31页
 第一节 公告送达的立法现状及缺陷第20-23页
  一、 公告送达的现行规定第20-22页
  二、 公告送达的立法缺陷第22-23页
 第二节 公告送达的适用现状与问题第23-28页
  一、 公告送达的适用现状第23-24页
  二、 公告送达实务中存在的问题第24-28页
 第三节 公告送达的实践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第28-31页
  一、 公告送达的实践效果第28页
  二、 制约公告送达实践效果的外在因素第28-29页
  三、 制约公告送达实践效果的内在因素第29-31页
第三章 域外公告送达的立法考察及其借鉴第31-40页
 第一节 域外公告送达的立法例第31-34页
  一、 大陆法系主要国家及地区公告送达立法现状第31-33页
  二、 英美法系国家第33-34页
 第二节 域外公告送达立法的比较分析第34-37页
  一、 公告送达的立法选择第34-35页
  二、 公告送达的适用情形和条件第35-36页
  三、 公告送达的主体第36页
  四、 公告送达的方式第36-37页
 第三节 域外公告送达的立法借鉴第37-40页
  一、 明确规定公告送达的适用情形及条件第37页
  二、 公告送达主体的多元化第37-38页
  三、 公告送达方式的多样性第38页
  四、 合理定位公告送达与缺席判决的关系第38-40页
第四章 我国公告送达的立法完善第40-52页
 第一节 公告送达的适用原则第40-41页
  一、 审慎适用原则第40页
  二、 诉讼信息有效传递原则第40-41页
  三、 当事人参与原则第41页
 第二节 公告送达的适用条件及其证明第41-44页
  一、 公告送达的适用条件第41-42页
  二、 对“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情形的证明第42-43页
  三、 对“其他送达方式无法送达”情形的证明第43-44页
 第三节 公告送达的适用程序第44-48页
  一、 公告送达的审查程序第44-45页
  二、 对公告送达的裁定第45-46页
  三、 公告的方式、时间和内容第46-48页
 第四节 公告送达的程序救济第48-52页
  一、 受送达人在宣判前出现的程序救济第48-49页
  二、 受送达人在宣判后出现的程序救济第49-50页
  三、 对公告送达裁定的异议第50-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资源型企业绿色转型成长研究
下一篇:管状结构的声发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