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前言 | 第13-23页 |
·海洋内波 | 第13-14页 |
·海洋内波的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南海北部内波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21-23页 |
第一章 海洋内波理论的回顾 | 第23-32页 |
·引言 | 第23页 |
·控制方程组 | 第23-26页 |
·f 平面近似和传统近似 | 第24页 |
·Boussinesq 近似 | 第24-25页 |
·静力近似 | 第25-26页 |
·线性内波方程 | 第26-28页 |
·非线性内波 | 第28-29页 |
·Korteweg-de Vries 方程 | 第28-29页 |
·Korteweg-de Vries 方程的修改 | 第29页 |
·内波的生成机制 | 第29-32页 |
第二章 吕宋海峡内潮的观测分析研究 | 第32-53页 |
·引言 | 第32页 |
·现场观测及数据处理 | 第32-33页 |
·结果分析 | 第33-51页 |
·观测流概述 | 第33-34页 |
·谱分析 | 第34-37页 |
·经验正交分解 | 第37-40页 |
·潮频带信号分析 | 第40-47页 |
·内波配极关系分析 | 第47-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南海北部非线性内波背景环境及运动学参数的地理特征及其季节变化 | 第53-74页 |
·引言 | 第53页 |
·数据及方法 | 第53-60页 |
·非线性内波传播模型 | 第60-63页 |
·eKdV 方程系数的地理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 第63-72页 |
·小结 | 第72-74页 |
第四章 中尺度涡旋对内孤立波传播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74-116页 |
·引言 | 第74页 |
·中尺度涡 | 第74-82页 |
·涡旋的配置 | 第75-80页 |
·涡旋场中线性内波模态结构 | 第80-82页 |
·孤立波通过中尺度涡的演变 | 第82-114页 |
·孤立波经中尺度涡中心剖面 M 传播 | 第83-99页 |
·孤立波经中尺度涡外侧剖面 R 传播 | 第99-106页 |
·孤立波经中尺度涡外侧剖面 L 传播 | 第106-114页 |
·小结 | 第114-116页 |
第五章 南海北部内波的全非线性非静力数值模拟 | 第116-143页 |
·引言 | 第116页 |
·数值模式介绍 | 第116-121页 |
·控制方程组 | 第116-118页 |
·无结构化网格及求解方法 | 第118-121页 |
·陆架坡折处内孤立波极性转换的数值模拟 | 第121-132页 |
·模型配置 | 第123-124页 |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24-132页 |
·吕宋海峡双屋脊内波产生的三维数值模拟 | 第132-141页 |
·模型的配置 | 第132-134页 |
·模拟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134-141页 |
·小结 | 第141-14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43-148页 |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143-146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46页 |
·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的考虑 | 第146-148页 |
参考文献 | 第148-156页 |
个人简历 | 第156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6-157页 |
致谢 | 第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