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基础科学论文--海洋气象学论文

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部分统计特征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9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8页
 1.1 北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第9-12页
 1.2 黑潮热输送对大气环流影响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3 北大西洋海气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3-15页
 1.4 本文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第15-18页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第18-27页
 2.1 资料第18-19页
  2.1.1 验潮站海平面高度观测资料第18页
  2.1.2.UWM/COADS再分析资料第18页
  2.1.3.NCEP/NCAR再分析资料第18-19页
  2.1.4.FGCM1.0耦合模式资料第19页
 2.2 资料处理方法第19-27页
  2.2.1 线性回归方法及ENSO信号的扣除第19-22页
  2.2.2 奇异值分解方法第22-24页
  2.2.3 最大方差分析(MCA)方法第24-27页
第三章 北太平洋SST异常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第27-35页
 3.1 北太平洋SST与500hPa大气环流年际变化的对应关系第27-35页
  3.1.1 北太平洋的海气相互作用第27-29页
  3.1.2 反馈模态—北太平洋大气对SST异常的反馈第29-35页
第四章 台湾以东黑潮流量变异与西北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第35-51页
 4.1 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第35-39页
  4.1.1 冬季台湾东部黑潮流量异常对应的大气环流及海—气热通量异常第35-36页
  4.1.2 西北太平洋净热通量场与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场SVD分析第36-37页
  4.1.3 秋季台湾以东黑潮热输送维持了冬季西北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的进行第37-39页
 4.2 FGCM耦合模式资料分析结果第39-51页
  4.2.1 FGCM耦合模式资料与观测资料的比较第39-40页
  4.2.2 FGCM耦合模式分析结果第40-51页
第五章 SST、热通量与北大西洋海气相互作用第51-63页
 5.1 SST、热通量分别与Z500的关系第51-53页
 5.2 SST与热通量间的相互作用对后期大气的影响第53-63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近海大气污染物浓度特征及陆源输送研究
下一篇:海洋大气卫星遥感数据管理与共享中的若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