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中国近海大气污染物浓度特征及陆源输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1 绪论第8-17页
   ·引言第8-9页
   ·大气污染物研究进展第9-15页
     ·国外大气污染物研究进展第9-12页
     ·国内大气污染物研究进展第12-15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5-17页
2 实验方案与资料处理第17-23页
   ·实验仪器第17-18页
   ·实验方案第18-20页
   ·质控方案与资料处理第20-23页
     ·质控方案第20页
     ·资料处理第20-23页
3 中国近海气体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第23-41页
   ·春季黄海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第23-27页
     ·观测期间的天气条件第23-24页
     ·SO_2的浓度变化第24-25页
     ·NO_x的浓度变化第25-26页
     ·O_3的浓度变化第26-27页
   ·秋季东海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第27-30页
     ·观测期间的天气条件第27-28页
     ·SO_2的浓度变化第28页
     ·NO_x的浓度变化第28-29页
     ·O_3的浓度变化第29-30页
   ·春季南海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第30页
     ·SO_2的浓度变化第30页
     ·NO_x的浓度变化第30页
     ·O_3的浓度变化第30页
   ·不同海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比较第30-32页
   ·小结第32-41页
4 近海痕量气体浓度之间的相关性第41-51页
   ·O_3与NO_x光化学反应关系第41-42页
   ·春季黄海痕量气体之间的相关性第42-43页
     ·SO_2与NO_x第42页
     ·NO_x与O_3第42-43页
   ·秋季东海痕量气体之间的相关性第43-44页
     ·NO_x与O_3第43-44页
   ·不同海区污染物浓度之间相关性的比较第44-45页
   ·小结第45-51页
5 近海污染物陆源输送特征第51-78页
   ·SO_2、NO_x的排放源及排放量第51-53页
   ·HYSPLIT后向轨迹模式简介第53-54页
   ·春季黄海污染物的输送特征第54-55页
     ·偏西路径第54-55页
     ·西北路径第55页
   ·秋季东海污染物的输送特征第55-57页
     ·西北路径第56页
     ·偏西路径第56-57页
     ·东北路径第57页
   ·小结第57-78页
6 近海气体污染物沉降通量的估算第78-80页
   ·中国近海主要气体污染物的干沉降通量第78-79页
   ·小结第79-80页
7 结论及展望第80-84页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80-82页
   ·进一步的工作第82-84页
参考文献第84-89页
致谢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对2005年春季黄渤海一次海雾的观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
下一篇:北太平洋、北大西洋中纬度海气相互作用的部分统计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