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信市场环境下的中颗粒IP网络工程成本模型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2页 |
| ·引言 | 第15-18页 |
| ·电信成本研究的源起 | 第15-16页 |
| ·技术变革下的电信成本研究 | 第16-18页 |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8-27页 |
| ·IP技术对电信成本的冲击 | 第18-19页 |
| ·电信成本与管制变革 | 第19-21页 |
| ·电信成本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21-25页 |
| ·电信成本研究对中国电信管制的意义 | 第25-27页 |
| ·国内外电信成本研究现状 | 第27-40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7-34页 |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34-40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40-42页 |
| 第二章 电信成本分析方法 | 第42-65页 |
| ·电信成本相关概念 | 第42-46页 |
| ·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 | 第42-43页 |
| ·历史成本与前瞻性成本 | 第43-44页 |
| ·增量成本的相关概念 | 第44-46页 |
| ·电信成本分析方法 | 第46-65页 |
| ·基于会计的成本分析方法 | 第48-55页 |
| ·基于工程优化的成本代理模型 | 第55-65页 |
| 第三章 电信网络工程成本模型的颗粒度 | 第65-91页 |
| ·粒度理论与粒计算 | 第65-69页 |
| ·粒计算的组成部分 | 第65-67页 |
| ·粒计算中的基本问题 | 第67-69页 |
| ·复杂问题空间的粒化 | 第69页 |
| ·电信网络工程成本模型颗粒度划分标准 | 第69-86页 |
| ·仿真场景设计 | 第70-74页 |
| ·网元成本结构 | 第74-80页 |
| ·工程过程描述 | 第80-85页 |
| ·颗粒度划分标准小结 | 第85-86页 |
| ·中颗粒电信网络工程成本模型的提出 | 第86-91页 |
| ·中颗粒模型的边界 | 第87-88页 |
| ·现有研究的不见 | 第88-89页 |
| ·总体研究思路 | 第89-91页 |
| 第四章 IP网络工程技术基础 | 第91-114页 |
| ·IP网络基本架构 | 第91-92页 |
| ·本地接入工程技术 | 第92-101页 |
| ·xDSL接入 | 第93-95页 |
| ·LAN接入 | 第95-97页 |
| ·光纤接入 | 第97-99页 |
| ·HFC接入 | 第99-101页 |
| ·相关网元设施 | 第101页 |
| ·局间传输工程技术 | 第101-108页 |
| ·千/万兆以太网 | 第102页 |
| ·POS技术 | 第102-105页 |
| ·DWDM技术 | 第105-106页 |
| ·RPR技术 | 第106-107页 |
| ·相关网元设施 | 第107-108页 |
| ·网络管理工程技术 | 第108-114页 |
| ·网管技术类型 | 第109-111页 |
| ·网管系统的分类 | 第111-112页 |
| ·相关网元设施 | 第112-114页 |
| 第五章 IP网络工程成本建模 | 第114-170页 |
| ·系统描述 | 第114-127页 |
| ·系绕边界的设定 | 第114-116页 |
| ·系统的核心元素 | 第116-121页 |
| ·系统元素的秩序 | 第121-127页 |
| ·系统建模 | 第127-149页 |
| ·基本假设条件 | 第127-130页 |
| ·IP网络的成本部件 | 第130-134页 |
| ·IP网络的描述变量 | 第134-142页 |
| ·IP网络工程成本表述 | 第142-149页 |
| ·系统仿真 | 第149-170页 |
| ·仿真场景设计 | 第149-156页 |
| ·仿古代算法设计 | 第156-162页 |
| ·系统仿真流程 | 第162-166页 |
| ·仿真结果统计分析 | 第166-170页 |
| 第六章 成果总结及展望 | 第170-175页 |
| ·研究概述 | 第170-171页 |
| ·成果总结 | 第171-172页 |
| ·不足及改进方向 | 第172-1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75-18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81-182页 |
| 致谢 | 第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