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的理论(法学)论文--法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法律逻辑学论文

法律论辩术研究

内容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引言第11-12页
第一章 论辩术理论之历史嬗变第12-34页
 第一节 西方论辩术之历史嬗变第12-23页
  一、古希腊的论辩术第12-18页
  二、汉布林的形式论辩术第18-19页
  三、爱默伦的语用论辩术第19-21页
  四、沃尔顿的新论辩术第21-23页
 第二节 中国本土之论辩术传统第23-34页
  一、中国论辩术之启蒙——《鬼谷子》第24-28页
  二、中国论辩术之发展——《战国策》第28-34页
第二章 法律论辩术的一般理论第34-57页
 第一节 法律论辩术的性质及特征第35-44页
  一、法律论辩术与法律逻辑学第35-37页
  二、法律论辩术之性质及运用目的第37-40页
  三、法律论辩术之特征第40-44页
 第二节 法律论辩术的基本原则第44-51页
  一、相关性原则第45-46页
  二、充分性原则第46-47页
  三、合作性原则第47-48页
  四、容忍性原则第48-49页
  五、遵守逻辑思维规律的原则第49-50页
  六、平等原则及以事实和规则为基础的原则第50-51页
 第三节 法律论辩术的适用范围和运用主体第51-53页
  一、法律论辩术的适用范围第51-53页
  二、法律论辩术的运用主体第53页
 第四节 法律论辩术的评价标准——对证据及事实的把握第53-57页
  一、证据的可接受性标准第54-55页
  二、事实的可接受性标准第55-56页
  三、其它标准第56-57页
第三章 法律论辩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法庭论辩第57-73页
 第一节 法庭论辩的场景特征第58-59页
  一、利益冲突性第58页
  二、语言交锋性第58页
  三、实践性第58-59页
  四、综合性第59页
 第二节 法庭论辩模式分析第59-64页
  一、证明第60-62页
  二、反驳第62-64页
 第三节 诉讼中的法庭论辩及常见谬误第64-73页
  一、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中的法庭论辩第65-69页
  二、法庭论辩中的常见谬误第69-73页
第四章 司法实践中运用法律论辩术的逻辑要求及意义第73-80页
 第一节 司法实践中运用法律论辩术的逻辑要求第73-75页
  一、法律论辩需要遵守逻辑思维的三大基本规律第73-74页
  二、法律论辩还需遵守充足理由律第74页
  三、法律论辩需要准确地运用逻辑论证方法第74-75页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运用法律论辩术的意义第75-80页
  一、拓展法律逻辑的研究领域并丰富法律逻辑理论第75-76页
  二、促进法律逻辑理论向司法实践的转化及关联第76-77页
  三、促使法律逻辑研究熔入法律的实质内容第77-78页
  四、有利于查明事实、分清责任,促进案件公正合理地解决第78页
  五、有利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第78-80页
致谢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安乐死合法化及立法构想
下一篇:大肠杆菌表达的新一代重组人内皮抑素复性条件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