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1章 导言 | 第12-23页 |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课题来源及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及相关分析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与基本思路 | 第17-19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论文的基本思路(结构) | 第19页 |
·研究方法和基本原则 | 第19-20页 |
·论文研究采用的基本方法 | 第19页 |
·论文研究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19-20页 |
·几个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3页 |
·关于高等教育与研究生教育 | 第20-21页 |
·关于教育目的、教育目标与培养目标 | 第21-22页 |
·关于实然、应然、使然与怎然 | 第22-23页 |
第2章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实然状态分析 | 第23-40页 |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目标历史沿革的比较分析 | 第23-30页 |
·我国研究生教育目标历史沿革的分析 | 第23-27页 |
·美国研究生教育目标历史沿革的分析 | 第27-29页 |
·中美研究生教育目标历史沿革的比较 | 第29-30页 |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目标现状特点的比较分析 | 第30-35页 |
·我国研究生教育目标现状特点的分析 | 第30-32页 |
·美国研究生教育目标现状特点的分析 | 第32-34页 |
·中美研究生教育目标现状特点的比较 | 第34-35页 |
·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目标存在问题的比较分析 | 第35-40页 |
·我国研究生教育目标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35-37页 |
·美国研究生教育目标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37-38页 |
·中美研究生教育目标存在问题的比较 | 第38-40页 |
第3章 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应然状态分析 | 第40-53页 |
·研究生教育应是以培养"主体人"为特征的全面人教育 | 第40-47页 |
·研究生的"主体人"特征 | 第40-41页 |
·研究生的全面人教育 | 第41-47页 |
·研究生教育应是以培养创新型研究人才为目标的超功利教育 | 第47-50页 |
·创新品质为新的质量观 | 第47-48页 |
·追求科学真理和追求人的科研素养为本真理想的超功利教育 | 第48-50页 |
·研究生教育应是以培养适应社会的高素质公民为目标的实用性教育 | 第50-53页 |
·学会高深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备成功生存的能力 | 第51页 |
·学会基本的常识和基本的素养,具备快乐生活的能力 | 第51-53页 |
第4章 研究生教育目标的使然因素分析 | 第53-61页 |
·理论基础 | 第53-57页 |
·人本主义价值论是研究生教育目标个人本位取向的哲学依据 | 第53-54页 |
·科学主义本体论是研究生教育目标学术本位取向的哲学依据 | 第54-56页 |
·实用主义功能论是研究生教育目标社会本位取向的哲学依据 | 第56-57页 |
·影响因素 | 第57-61页 |
·内部因素一: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 | 第57-58页 |
·内部因素二:研究生教育国际竞争的挑战 | 第58页 |
·外部因素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人的要求 | 第58-59页 |
·外部因素二: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对人力的需求 | 第59页 |
·外部因素三:文化进步和科技竞争对研究生教育的要求 | 第59-61页 |
第5章 研究生教育目标的怎然途径分析 | 第61-66页 |
·以人为本,走出"单面人"时代,确立"全面人"的教育目标,培养主体人 | 第61-63页 |
·因材施教,推进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多样化与个性化,培养主体人 | 第61-62页 |
·健全人格,推进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和人性化,培养全面人 | 第62-63页 |
·创新为本,确立以追求科学真理和追求科研素养为本真理想的超功利教育目标,培养学术人 | 第63-64页 |
·崇尚探索,推进研究生教育目标的创新性取向 | 第63页 |
·追求真理,推进研究生教育目标的使命感取向 | 第63-64页 |
·能力为本,确立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为取向的素质教育目标,培养社会人 | 第64-66页 |
·提高本领,培养顺应社会发展的成功生存能力 | 第64-65页 |
·追求和谐,培养适应社会变化的快乐生活能力 | 第65-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