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农产品不公平贸易行为及救济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1 引言 | 第11-19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理论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13-17页 |
·研究的逻辑框架 | 第17-18页 |
·采用的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2 公平贸易和贸易救济的基本理论 | 第19-29页 |
·公平贸易的基本理论 | 第19-24页 |
·公平贸易的起源 | 第19页 |
·公平贸易的内涵 | 第19-20页 |
·公平贸易的标准探讨 | 第20-22页 |
·公平贸易的“滥用”导致了不公平贸易 | 第22-23页 |
·不公平贸易行为的界定 | 第23-24页 |
·贸易救济的基本理论 | 第24-29页 |
·贸易救济理念探寻 | 第24-27页 |
·公平贸易救济规则 | 第27-29页 |
3 对华农产品不公平贸易行为分析 | 第29-54页 |
·农产品不公平贸易行为的一般状况 | 第29-45页 |
·农产品不公平贸易行为的现状分析 | 第30-39页 |
·农产品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原因探索 | 第39-44页 |
·农产品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判定依据 | 第44-45页 |
·对华农产品不公平贸易行为的特殊性 | 第45-49页 |
·易于遭受各种类型的不公平贸易 | 第46页 |
·遭受发达国家打压的频率高 | 第46-48页 |
·对我国的贸易保护措施具有专门的针对性 | 第48-49页 |
·对华农产品不公平贸易行为的危害性 | 第49-54页 |
4 我国农产品公平贸易救济体系概念模型的建立 | 第54-66页 |
·我国农产品贸易救济现状 | 第54-57页 |
·概念模型的构建 | 第57-58页 |
·农产品公平贸易救济体系构成因素指标 | 第58-62页 |
·政府贸易救济职能 | 第58-60页 |
·社会服务机构贸易救济职能 | 第60页 |
·企业贸易救济职能 | 第60-61页 |
·商会和协会贸易救济职能 | 第61-62页 |
·农产品公平贸易救济体系信息传递的衡量指标 | 第62页 |
·农产品公平贸易救济体系有效运作的衡量指标 | 第62-63页 |
·衡量指标汇总 | 第63-66页 |
5 我国农产品公平贸易救济体系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 | 第66-96页 |
·主要研究方法介绍 | 第66-67页 |
·问卷调查过程 | 第67-70页 |
·数据初步分析 | 第70-81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70-73页 |
·问卷数据质量分析 | 第73-81页 |
·结构方程建模 | 第81-91页 |
·结构方程模型的初步检验 | 第81-85页 |
·结构方程模型的调整 | 第85-91页 |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结果解释 | 第91-95页 |
·初步结论 | 第95-9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96-103页 |
·制约我国农产品公平贸易救济体系有效运作的因素 | 第96-98页 |
·构成角度 | 第96-98页 |
·整体角度 | 第98页 |
·保障我国农产品公平贸易救济体系有效运作的策略 | 第98-100页 |
·完善各方主体的职能,建立相关机制 | 第98-100页 |
·宣传公平贸易救济概念,促进各方主体沟通 | 第100页 |
·循序渐进促进农产品公平贸易救济体系的整合 | 第100页 |
·研究展望 | 第100-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1页 |
附录: 调查问卷 | 第111-115页 |
致谢 | 第1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