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部份 中国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立法的必要性分析 | 第10-27页 |
一、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 第10-17页 |
(一) 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第10-12页 |
(二) 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12-13页 |
(三)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是解决融资困难问题的有效措施 | 第13-17页 |
二、 发达国家、地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立法的制度示范 | 第17-21页 |
(一) 日本 | 第17-18页 |
(二) 韩国 | 第18-19页 |
(三) 台湾地区 | 第19页 |
(四) 美国 | 第19-20页 |
(五) 加拿大 | 第20-21页 |
(六) 英国 | 第21页 |
三、 当前中国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立法现状与存在缺陷 | 第21-27页 |
(一) 政出多门,不成体系 | 第23页 |
(二) 立法层次低,法律建设滞后于行业的发展 | 第23-24页 |
(三) 担保行业没有统一规范,缺乏配套的法律支撑 | 第24页 |
(四) 《担保法》对担保行业的法律保护力度不够 | 第24-27页 |
第二部分 中国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的调整对象、立法原则、立法层次及其与相关法律的关系 | 第27-34页 |
一、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的调整对象 | 第27-28页 |
二、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的立法原则 | 第28-30页 |
(一) 政府支持的原则 | 第28页 |
(二) 执行产业政策与安全运作相结合的原则 | 第28-29页 |
(三) 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 第29-30页 |
三、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的立法层次 | 第30-31页 |
四、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与相关法律的关系 | 第31-34页 |
(一) 与《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关系 | 第31-32页 |
(二) 与《公司法》的关系 | 第32-33页 |
(三) 与《担保法》的关系 | 第33-34页 |
第三部份 中国大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法的具体制度设计 | 第34-45页 |
一、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设立制度 | 第34-35页 |
二、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行为中各方权利义务机制 | 第35-38页 |
(一)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权利与义务 | 第35-36页 |
(二) 政府的权利与义务 | 第36-37页 |
(三) 协作银行的权利与义务 | 第37-38页 |
(四) 中小企业的权利与义务 | 第38页 |
三、 风险控制制度 | 第38-42页 |
(一) 担保项目评估和决策制度 | 第39页 |
(二) 担保放大比例限制 | 第39页 |
(三) 单笔贷款担保最高额限制 | 第39页 |
(四) 反担保制度 | 第39-40页 |
(五) 与协作银行的风险责任分担 | 第40-41页 |
(六) 与再担保机构的风险责任分担 | 第41页 |
(七) 风险准备金制度 | 第41-42页 |
四、 中小企业信用征集和评估制度 | 第42页 |
五、 政府的监管制度 | 第42-45页 |
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