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0页 |
1.1 钢渣的产生与利用现状 | 第16页 |
1.2 钢渣的组成 | 第16-17页 |
1.2.1 钢渣的化学组成 | 第16-17页 |
1.2.2 钢渣的矿物相组成 | 第17页 |
1.3 钢渣的分类 | 第17-18页 |
1.4 钢渣的处理方法 | 第18-20页 |
1.4.1 热焖法 | 第18页 |
1.4.2 水淬法 | 第18-19页 |
1.4.3 风淬法 | 第19页 |
1.4.4 盘泼水冷法 | 第19页 |
1.4.5 热泼法 | 第19-20页 |
1.5 钢渣的应用 | 第20-23页 |
1.5.1 金属矿物回收 | 第20页 |
1.5.2 用作胶凝材料 | 第20-21页 |
1.5.3 水泥生产的原材料 | 第21页 |
1.5.4 用作骨料 | 第21-22页 |
1.5.5 制备陶瓷 | 第22页 |
1.5.6 污水处理 | 第22页 |
1.5.7 用于CO_2的吸收 | 第22-23页 |
1.5.8 用于农业领域 | 第23页 |
1.6 钢渣作胶凝材料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1.6.1 钢渣基础研究不足 | 第23页 |
1.6.2 钢渣胶凝活性低 | 第23-24页 |
1.6.3 钢渣安定性不良 | 第24页 |
1.7 提高钢渣早期强度的方法 | 第24-27页 |
1.7.1 物理激发 | 第24-25页 |
1.7.2 化学激发 | 第25-26页 |
1.7.3 热力激发 | 第26页 |
1.7.4 复合激发 | 第26页 |
1.7.5 高温重构 | 第26-27页 |
1.8 钢渣安定性改善与评价 | 第27-28页 |
1.8.1 钢渣安定性的改善 | 第27-28页 |
1.8.2 钢渣安定性评价 | 第28页 |
1.9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30-36页 |
2.1 实验原料 | 第30页 |
2.2 实验仪器 | 第30-31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1-36页 |
2.3.1 样品制备 | 第31-33页 |
2.3.2 性能测试方法 | 第33-36页 |
第三章 三组分f-CaO水化活性及膨胀性实验 | 第36-52页 |
3.1 引言 | 第36-37页 |
3.2 实验方案 | 第37-38页 |
3.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 第37页 |
3.2.2 样品制备与表征 | 第37-3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8-51页 |
3.3.1 新余热焖渣、水泥的组成 | 第38-39页 |
3.3.2 三组分f-CaO及其不同水化条件下水化过程分析 | 第39-42页 |
3.3.3 三组分f-CaO膨胀性分析 | 第42-51页 |
3.4 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钢渣中f-CaO膨胀性实验 | 第52-60页 |
4.1 引言 | 第52页 |
4.2 原材料 | 第52页 |
4.3 钢渣中f-CaO测定方法及机理 | 第52-53页 |
4.4 钢渣中f-CaO含量的测试结果 | 第53-54页 |
4.5 三组分f-CaO膨胀性与钢渣中f-CaO膨胀性的比较 | 第54-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三组分f-CaO粒度对其膨胀性影响 | 第60-68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实验方案 | 第60页 |
5.2.1 原材料 | 第60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60页 |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0-66页 |
5.3.1 三组分f-CaO粒度对水泥净浆膨胀率的影响 | 第61-62页 |
5.3.2 三组分f-CaO粒度对水泥净浆微观结构影响 | 第62-64页 |
5.3.3 三组分f-CaO粒度对浆体孔隙率的影响 | 第64-66页 |
5.4 结论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研究成果和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80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80-81页 |
附件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