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34页 |
第一节 福克纳的研究现状 | 第9-19页 |
一、国内外福克纳研究综述 | 第9-17页 |
二、用巴赫金理论研究福克纳的现状及本文的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狂欢化理论与福克纳小说 | 第19-34页 |
第一章 诙谐怪诞的约克纳帕塔法小说世界 | 第34-74页 |
第一节 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视野中的诙谐与怪诞 | 第34-37页 |
一、中世纪狂欢节与民间诙谐文化 | 第34-36页 |
二、“拉伯雷式的”怪诞 | 第36-37页 |
第二节 诙谐怪诞的福克纳小说 | 第37-47页 |
一、狂欢式的笑 | 第37-39页 |
二、福克纳小说中笑的狂欢性 | 第39-47页 |
第三节 巴赫金的怪诞人体观念及福克纳小说中的怪诞人体 | 第47-54页 |
一、巴赫金的怪诞人体观念 | 第47-49页 |
二、《八月之光》和《我弥留之际》中包含的怪诞人体形象 | 第49-54页 |
第四节 开放的身体与法国人湾 | 第54-63页 |
第五节 约克纳帕塔法小说的讽刺性摹拟 | 第63-74页 |
一、《我弥留之际》对严肃文体的讽拟 | 第64-70页 |
二、其它几部作品中的讽刺性幕拟 | 第70-74页 |
第二章 两重性的跨越式人物的构建与角色悖论 | 第74-106页 |
第一节 天使与妖妇的同构 | 第76-84页 |
第二节 找不回的身份——克瑞斯默斯悲剧之根源 | 第84-95页 |
第三节 疯癫与正常的悖论 | 第95-106页 |
一、不疯的疯子:疯狂中的权力因素 | 第95-100页 |
二、达尔疯狂的本质:自我的失落 | 第100-102页 |
三、叙述者达尔与人物达尔 | 第102-106页 |
第三章 小说中的对话 | 第106-124页 |
第一节 对话中被延展的“真相” | 第107-116页 |
第二节 《八月之光》:生命的复调 | 第116-124页 |
结语 | 第124-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4页 |
致谢 | 第134-135页 |
附录 | 第135-145页 |
附录一 《福克纳文集》前言 | 第135-138页 |
附录二 福克纳年表 | 第138-144页 |
附录三 福克纳主要作品 | 第144-145页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