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国内研究状况 | 第10页 |
二、本选题的意义 | 第10-12页 |
三、创新点 | 第12页 |
四、论文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般理论 | 第13-22页 |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界说及其人与文化的关系 | 第13-15页 |
·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界说 | 第13-14页 |
·人与文化的关系 | 第14-15页 |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 第15-20页 |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 | 第20-22页 |
2 人的现代化关涉的一般理论 | 第22-32页 |
·人的现代化的概述 | 第22-27页 |
·人的现代化的内涵及特征 | 第22-24页 |
·人的现代化与文化建设的关系 | 第24-27页 |
·我国人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困惑 | 第27-32页 |
·我国人的现代化的历史反思 | 第27-30页 |
·我国人的现代化现状透视 | 第30-32页 |
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现代化的积极作用 | 第32-39页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个人的素质 | 第32-35页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人的身体素质 | 第32-33页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进人的才智素质 | 第33-34页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发展人的品行素质 | 第34-35页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第35-37页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改善人的交往观念 | 第35-36页 |
·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冲突 | 第36-37页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人的行为现代化 | 第37-39页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改变个人行为 | 第37-38页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使人的社会交往更加和谐 | 第38-39页 |
4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现代化的消极影响 | 第39-45页 |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素质现代化的消极影响 | 第39-42页 |
·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心理意识的消极影响 | 第39-41页 |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格的消极影响 | 第41-42页 |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能力现代化的消极影响 | 第42-43页 |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的消极影响 | 第42页 |
·中国传统文化对个人实践能力的消极影响 | 第42-43页 |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的现代化教育的消极影响 | 第43-45页 |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重伦理道德,轻科学技术,影响人的现代化进程 | 第43-44页 |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方式僵化,阻碍人的现代化的发展 | 第44-45页 |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功利,难以对人的现代化产生应有的促进作用 | 第45页 |
5 整合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人的现代化 | 第45-57页 |
·建立“新”文化体系,营造现代人的文化氛围 | 第45-48页 |
·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 | 第46页 |
·坚持文化建设的原则和方针 | 第46-47页 |
·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新文化 | 第47-48页 |
·明确“新”文化内涵,完善现代人必备的素质结构 | 第48-52页 |
·物质文化:致力于人的物质利益的实现 | 第48-49页 |
·精神文化:注重现代化人的品格的塑造 | 第49-50页 |
·制度文化:着力培养人的民主观念和法制意识 | 第50-52页 |
·重视“新”文化教育,增强对人的现代化的熏陶 | 第52-57页 |
·个人:认真学习传统文化,分清精华与糟粕 | 第52-53页 |
·家庭:树立榜样,营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氛围 | 第53-54页 |
·学校:教育信息化,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 第54-56页 |
·社会:建立倾注人文关怀的文化环境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作者简历 | 第60-6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