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无机化学论文--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论文--第Ⅳ族非金属元素(碳和硅)及其化合物论文

双重加热法合成碳化硅晶片的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绪论第12-32页
   ·碳化硅概述第12-17页
     ·碳化硅的晶体结构第12-13页
     ·碳化硅的性质与应用第13-14页
     ·碳化硅的抗氧化性能第14-15页
       ·惰性氧化第14-15页
       ·活性氧化第15页
     ·碳化硅的研究热点第15-17页
       ·碳化硅半导体第15-16页
       ·碳化硅增韧补强剂第16-17页
   ·碳化硅晶片的研究第17-30页
     ·碳化硅晶片增韧复合材料的优势第17-18页
     ·碳化硅晶片的应用第18-19页
     ·碳化硅晶片的制备方法第19-22页
       ·机械粉碎法第19页
       ·碳热还原合成法第19-21页
       ·升华法第21-22页
       ·化学气相沉积法第22页
     ·碳化硅晶片的提纯与分级第22-26页
       ·碳化硅晶片的提纯第22-23页
       ·碳化硅晶片的分级第23-26页
     ·碳化硅晶片的形状描述第26-28页
     ·碳化硅晶片生长的理论基础第28-30页
       ·晶体生长的基元过程第28页
       ·晶体生长机理第28-30页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0-32页
     ·研究目的第30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30-32页
2 双重加热炉的研制第32-50页
   ·合成原料的导电特性第33-34页
   ·双重加热炉加热机理第34-35页
   ·双重加热炉的制作第35-49页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35-36页
     ·粉末电热体的制备及影响因素第36-43页
       ·酚醛树脂固化条件对粉末电热体电阻率的影响第37-39页
       ·酚醛树脂炭化条件对粉末电热体电阻率的影响第39-40页
       ·配料组成对粉末电热体电阻率的影响第40-41页
       ·电热体粉末粒度对其电阻率的影响第41-42页
       ·加载压力对粉末电热体电阻率的影响第42-43页
     ·高阻值炭复合坩埚的制备第43-45页
     ·耐火材料和保温材料的选择第45-46页
       ·耐火材料第45-46页
       ·保温材料第46页
     ·测温装置的选择第46-47页
     ·双重加热炉的组装第47页
     ·双重加热炉的运行效果第47-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3 碳化硅晶片的高温合成第50-74页
   ·实验原料与仪器第50-51页
     ·实验原料第50页
     ·实验仪器第50-51页
   ·实验内容第51-56页
     ·正交实验设计第51-53页
     ·单因素实验设计第53-54页
     ·实验过程第54-56页
   ·碳化硅晶片的高温合成工艺第56-72页
     ·正交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6-63页
       ·碳源第59-60页
       ·硅源第60-61页
       ·SiO_2:C 比第61-62页
       ·β-SiC_w用量第62-63页
       ·晶体生长控制剂用量第63页
       ·合成温度第63页
       ·合成时间第63页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3-71页
       ·合成温度的确定第63-67页
       ·晶体生长控制剂用量的确定第67-70页
       ·β-SiC_w用量的确定第70-71页
     ·碳化硅晶片优化工艺条件的确定第71页
     ·加热方式的比较第71-72页
       ·常规加热第71-72页
       ·双重加热第72页
   ·本章小结第72-74页
4 碳化硅晶片的提纯与分级第74-102页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74-75页
     ·实验药品第74页
     ·实验仪器第74-75页
   ·工艺流程与方法第75-84页
     ·碳化硅晶片的提纯第76-79页
       ·浮选脱炭第76-78页
       ·氧化脱炭第78页
       ·酸洗处理第78-79页
     ·碳化硅晶片的分级第79-83页
       ·筛分分级第79页
       ·自由沉降分级第79-80页
       ·水力旋流器分级第80-83页
     ·碳化硅晶片的表征第83-84页
       ·成分分析第83页
       ·形貌分析第83页
       ·物相分析第83-84页
   ·碳化硅晶片的提纯实验结果与讨论第84-92页
     ·浮选脱炭第85-87页
       ·捕收剂的用量第85页
       ·起泡剂的用量第85-87页
     ·氧化脱炭第87-90页
       ·脱炭效果评价第87-89页
       ·氧化脱炭温度的确定第89-90页
       ·氧化脱炭时间的确定第90页
     ·酸洗处理第90-92页
   ·碳化硅晶片的分级实验结果与讨论第92-97页
     ·筛分分级第92页
     ·自由沉降分级第92-94页
     ·水力旋流器分级第94-97页
       ·锥体角度的确定第95页
       ·底流口直径的确定第95-96页
       ·给料压力的确定第96页
       ·串联分级效果第96-97页
   ·碳化硅晶片的表征第97-100页
     ·化学分析结果第97-98页
     ·形貌分析结果第98-99页
     ·物相分析结果第99-100页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5 碳化硅晶片的生长机理第102-114页
   ·碳化硅晶片合成的热力学分析第102-103页
   ·碳化硅晶片合成的动力学分析第103-104页
   ·碳化硅晶片的生长机理第104-111页
     ·二维成核生长机理第104-107页
     ·Β-SIC_W的晶型转变生长机理第107-108页
     ·碳化硅晶片的缺陷第108-111页
       ·螺旋位错第109-110页
       ·微管第110-111页
       ·多层结构第111页
   ·碳化硅晶片生长的控制第111-112页
   ·本章小结第112-114页
6 结论第114-116页
   ·主要结论第114-115页
   ·主要创新点第115-116页
致谢第116-118页
参考文献第118-124页
附录第12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制造企业供应链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研究
下一篇:LIN通讯技术在汽车智能电子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