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理论论文--土地经济学论文--土地管理、规划及利用论文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潜力预测研究

摘要第1-17页
ABSTRACT第17-21页
第1章 导论第21-27页
   ·选题背景第21-22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23页
     ·研究目的第22页
     ·研究意义第22-23页
   ·研究内容第23页
   ·研究方法第23-24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24页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24-25页
   ·研究的技术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5-27页
     ·技术方法第25-26页
     ·技术路线第26-27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7-39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27-34页
     ·土地集约利用概念及内涵研究方面第27-28页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值测算研究方面第28-29页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象选择研究方面第29-30页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技术方法研究方面第30-34页
     ·简要评述第34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34-39页
     ·土地集约利用相关理论研究方面第34-35页
     ·土地集约利用途径和方法研究方面第35-36页
     ·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方面第36-37页
     ·简要评述第37-39页
第3章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理论基础第39-55页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目标第39-40页
   ·开发区土地利用发展规律第40-43页
     ·土地利用与经济协同发展的规律第40-41页
     ·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规律第41-42页
     ·向形成产业集聚方向发展的规律第42页
     ·土地利用结构向复杂化方向发展的规律第42-43页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相关基础理论第43-54页
     ·与经济学相关理论第43-47页
     ·与生态学相关理论第47-49页
     ·其他相关理论第49-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4章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驱动机制研究第55-79页
   ·土地市场机制第55-62页
     ·价格机制第55-57页
     ·供需机制第57-61页
     ·竞争机制第61页
     ·土地市场机制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第61-62页
   ·产业集聚机制第62-65页
     ·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第62-63页
     ·产业集聚效应测度第63-64页
     ·产业集聚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第64-65页
   ·生产要素替代机制第65-68页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合理投入第65-66页
     ·生产要素投入的最佳组合第66-68页
     ·生产要素替代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第68页
   ·规划约束机制第68-71页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第68-70页
     ·城市规划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第70-71页
     ·规划约束机制作用机理第71页
   ·"3S"技术监测机制第71-73页
     ·GPS和RS监测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第72页
     ·GIS监测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第72-73页
   ·土地利用监管机制第73页
   ·土地利用引导与激励机制第73-74页
   ·土地利用公众参与机制第74-75页
   ·土地集约利用驱动机制运行第75-78页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79-104页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理论分析第79-85页
     ·自然因素第79-80页
     ·社会经济因素第80-85页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85-93页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目标选择第85-88页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选择第88-93页
   ·评价指标权重测算第93-103页
     ·评价指标权重测算方法第93-99页
     ·评价指标权重值测算第99-102页
     ·权重值测算结果分析第102-103页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6章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潜力预测方法研究第104-133页
   ·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方法第104-122页
     ·土地利用动态数据采集方法第104-110页
     ·评价单元划分方法第110页
     ·评价等级集约度临界综合分值确定方法第110-111页
     ·基于GIS空间分析模型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方法第111-114页
     ·基于理想值修正法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方法第114-117页
     ·基于改进的TOPSIS法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方法第117-119页
     ·基于DEA模型土地集约利用规模效益评价方法第119-122页
     ·评价方法选择分析第122页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预测方法第122-132页
     ·基于灰色模型及非线性模型评价指标值预测方法第122-124页
     ·基于二次指数平滑模型潜力预测方法第124-125页
     ·基于CAR模型潜力预测方法第125-128页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潜力预测方法第128-130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潜力预测方法第130-131页
     ·潜力预测方法选择分析第131-132页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第7章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实证研究第133-168页
   ·研究对象概括第133-134页
     ·自然区位条件第133页
     ·发展历程及发展定位第133页
     ·经济发展情况第133-134页
   ·土地利用动态数据采集第134-143页
     ·土地利用动态数据采集时段第134页
     ·遥感影像处理第134-136页
     ·数据库建设第136页
     ·评价单元划分第136-137页
     ·土地利用动态数据采集结果第137-140页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第140-143页
   ·确定评价指标理想值第143-145页
     ·评价指标理想值确定依据第143-145页
     ·评价指标理想值确定第145页
   ·基于GIS空间分析模型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第145-157页
     ·GIS空间分析模型构建第145-147页
     ·GIS空间分析模型应用第147-155页
     ·评价结果动态分析第155-157页
   ·基于理想值修正法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第157-159页
     ·计算评价指标现实度分值第157-158页
     ·综合集约度分值动态计算第158页
     ·评价结果动态分析第158-159页
   ·基于改进的TOPSIS法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第159-161页
     ·评价方法应用第159-160页
     ·评价结果动态分析第160-161页
   ·基于DEA模型的土地集约利用规模效益评价第161-167页
     ·土地集约利用规模效益评价的意义第161页
     ·DEA模型应用第161-167页
 本章小结第167-168页
第8章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预测实证研究第168-197页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预测目的第168页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预测程序第168-169页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构成分析第169-172页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来源分析第169-171页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构成第171-172页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预测第172-191页
     ·基于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扩展潜力预测第172-178页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结构潜力预测第178-181页
     ·基于CAR模型强度潜力预测第181-190页
     ·基于二次指数平滑模型管理潜力预测第190-191页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汇总第191页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总体分析第191-193页
     ·潜力变化趋势分析第191-192页
     ·潜力尚可利用年数分析第192-193页
   ·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实现途径第193-196页
     ·扩展潜力实现途径第193页
     ·结构潜力实现途径第193-194页
     ·强度潜力实现途径第194-195页
     ·管理潜力实现途径第195-196页
 本章小结第196-197页
第9章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途径及政策保障措施第197-212页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途径第197-206页
     ·以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理论指导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第197-198页
     ·实施综合性土地集约利用模式推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第198-199页
     ·提高企业进区标准,发展高质量的工业经济第199-200页
     ·注重土地平面空间和立体空间的合理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第200-201页
     ·增加驻区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第201-202页
     ·培植合理的产业结构,促进土地高效集约利用第202-204页
     ·采取滚动开发土地的方式,防止开发区盲目扩张第204页
     ·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提高闲置土地利用率第204-206页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政策保障措施第206-211页
     ·建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制度第206页
     ·建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考核评价制度第206-208页
     ·建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监督反馈制度第208页
     ·科学编制用地规划,控制和引导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第208-209页
     ·科学编制国有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严格控制土地供应总量第209页
     ·建立合理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第209-211页
 本章小结第211-212页
第10章 结论与后续展望第212-215页
   ·结论与讨论第212-213页
   ·后续展望第213-215页
参考文献第215-223页
附录第223-236页
博士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的科研项目第236-237页
致谢第237页

论文共2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财政视角下中国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下一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背景下土地集约利用机理研究--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