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2页 |
| ·高速逆流色谱简介 | 第14-15页 |
| ·高速逆流色谱的起源 | 第14页 |
| ·高速逆流色谱的原理 | 第14页 |
| ·高速逆流色谱溶剂体系的选择 | 第14页 |
| ·高速逆流色谱的优点 | 第14-15页 |
| ·高速逆流色谱的研究进展 | 第15页 |
| ·无花果叶(FICUS CARICA L LEAVES)简介 | 第15-17页 |
| ·无花果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及其功效 | 第15-16页 |
| ·无花果叶中活性成分的研究状况 | 第16页 |
| ·补骨脂素和佛手内酯的来源及检测 | 第16-17页 |
| ·补骨脂素和佛手内酯的分离纯化及化学结构测定 | 第17页 |
| ·补骨脂素和佛手内酯的应用 | 第17页 |
| ·长松萝(USNEA.LONGISSIMA)简介 | 第17-19页 |
| ·长松萝中的活性成分及其功能用途 | 第17-18页 |
| ·松萝酸的化学结构及理化特性 | 第18-19页 |
| ·松萝酸的功能及应用 | 第19页 |
| ·松萝酸的分离纯化及化学结构测定 | 第19页 |
| ·研究目的意义 | 第19-20页 |
| ·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20页 |
| ·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无花果叶中的补骨脂素和佛手内酯 | 第22-39页 |
| ·引言 | 第22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22页 |
| ·主要设备 | 第22-23页 |
|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 ·无花果叶浸膏的制备 | 第23页 |
|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无花果叶浸膏 | 第23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23页 |
| ·质谱及核磁共振分析 | 第23-2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4-32页 |
| ·无花果叶中补骨脂素和佛手内酯的粗提取 | 第24页 |
| ·高速逆流色谱溶剂体系的选择 | 第24-26页 |
| ·高速逆流色谱的条件优化 | 第26-29页 |
| ·产品纯度的测定 | 第29-31页 |
| ·组分峰的结构鉴定 | 第31-32页 |
| ·小结 | 第32-39页 |
| 第三章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长松萝中的松萝酸 | 第39-51页 |
| ·引言 | 第39页 |
| ·实验材料 | 第39-40页 |
| ·主要材料与试剂 | 第39页 |
| ·主要设备 | 第39-40页 |
| ·实验方法 | 第40-41页 |
| ·松萝酸粗品的制备 | 第40页 |
| ·高速逆流色谱法分离纯化松萝酸粗提物 | 第40页 |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40页 |
| ·质谱及核磁共振分析 | 第40-4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 ·高速逆流色谱溶剂体系的选择 | 第41-42页 |
| ·高速逆流色谱的条件优化 | 第42-44页 |
| ·产品纯度的测定 | 第44-47页 |
| ·组分峰的结构鉴定 | 第47页 |
| ·小结 | 第47-51页 |
| 第四章 无花果叶提取物对小鼠急性亚急性毒性及促生长的研究 | 第51-60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实验材料 | 第51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 ·无花果叶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 ·无花果叶提取物对小鼠亚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 第52页 |
| ·无花果叶提取物对幼年小鼠生长影响的实验方法 | 第52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 ·无花果叶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 ·无花果叶提取物对小鼠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53-56页 |
| ·无花果叶提取物对幼年小鼠生长影响的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 ·小结 | 第58-60页 |
| 第五章 长松萝提取物对小鼠急性亚急性毒性及促生长的研究 | 第60-69页 |
| ·引言 | 第60页 |
| ·实验材料 | 第60页 |
|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 ·长松萝粗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 ·长松萝粗提取物对小鼠亚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 第61页 |
| ·长松萝粗提取物对幼年小鼠生长影响的实验方法 | 第6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1-68页 |
| ·无花果叶提取物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61页 |
| ·长松萝粗提取物对小鼠亚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分析 | 第61-66页 |
| ·长松萝粗提取物对幼年小鼠生长影响的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9-71页 |
| ·结论 | 第69页 |
| ·创新点 | 第69-70页 |
| ·建议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 致谢 | 第76-77页 |
| 作者简历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