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植物学论文--植物细胞遗传学论文--植物基因工程论文

水稻雄配子不育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及功能基因克隆

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3页
 1 转基因植物的遗传和表达第10-11页
 2 T-DNA标签技术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第11-18页
   ·农杆菌介导的T-DNA插入第12-13页
   ·T-DNA的整合特性第13-14页
   ·T-DNA插入突变的几种策略第14-16页
   ·T-DNA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的分离第16-17页
   ·T-DNA插入突变体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第17-18页
     ·运用T-DNA插入突变体研究水稻功能基因组的进展第17-18页
     ·T-DNA插入突变体在水稻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问题第18页
 3 开花植物雄配子体发育研究进展第18-21页
   ·开花植物雄配子突变体的筛选及基因功能研究第19-20页
   ·水稻雄配子体发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第20-21页
 4 本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1-23页
第二章 水稻雄配子不育突变群体的筛选建立及遗传分析第23-30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3-25页
   ·供试材料第23页
   ·实验方法第23-25页
     ·突变群体的筛选建立第23页
     ·突变体的花粉细胞学观察第23-24页
     ·突变体中外源基因表达检测第24-25页
       ·样品采集第24页
       ·可溶性总蛋白的提取及定量第24页
       ·crylAc蛋白表达的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第24-25页
       ·数据分析第2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5-30页
   ·候选突变体外源标记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候选突变体的初步分类第25-27页
   ·突变体的花粉细胞学观察第27-28页
   ·突变体的外源基因表达分析第28-29页
   ·水稻T-DNA插入雄配子不育突变体群体的确定第29-30页
第三章 水稻雄配子不育突变体的分子信息获得及分析第30-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0-32页
   ·供试材料第30页
   ·实验方法第30-32页
     ·候选突变体侧翼序列的分离第30-31页
       ·水稻PCR模板的制备第30-31页
       ·TAIL-PCR扩增第31页
       ·TAIL-PCR扩增产物的回收及测序第31页
     ·插入位点的验证第31页
     ·候选突变体侧翼序列分子信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1-32页
 2 结果与分析第32-36页
   ·候选突变体侧翼序列获得第32页
   ·候选突变体侧翼序列分子信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2-36页
     ·T-DNA插入位点在染色体上的分布第32-33页
     ·插入位点的验证第33-34页
     ·相关候选基因预测分析第34页
     ·启动子预测及其区域调控元件分析第34-36页
第四章 水稻雄配子发育相关基因和其启动子克隆及相关表达载体构建第36-47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41页
   ·材料第36页
     ·供试水稻品种第36页
     ·菌株和质粒第36页
   ·方法第36-41页
     ·水稻基因组模板获得第36-37页
     ·水稻cDNA模板的获得第37-38页
       ·水稻总RNA的提取第37页
       ·DNaseI处理除基因组DNA第37-38页
       ·RT-PCR第38页
     ·候选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第38-40页
       ·PCR扩增引物的设计合成第38-39页
       ·候选基因及启动子序列的扩增、同收重组第39-40页
       ·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0页
       ·表达载体的转化第40页
       ·遗传转化第40页
     ·转基因再生植株的检测第40-41页
 2 结果与分析第41-47页
   ·水稻雄配子发育相关基因及其启动子克隆第41-42页
     ·基因启动子、编码序列的扩增第41页
     ·候选基因启动子、编码序列的克隆及其克隆载体的酶切鉴定第41-42页
     ·载体插入片段的测序鉴定第42页
   ·水稻雄配子发育相关基因M6编码序列正义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酶切鉴定第42-44页
   ·水稻雄配子发育相关基因M6启动子与gus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酶切鉴定第44-45页
   ·水稻雄配子发育相关基因M1启动子与gus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酶切鉴定第45-46页
   ·表达载体连接处的测序鉴定第46页
   ·转基因植株的获得第46页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检测第46-47页
第五章 讨论与小结第47-51页
 1 讨论第47-49页
   ·候选突变体内源基因变异原因第47页
   ·侧翼序列分析第47-48页
   ·T-DNA插入对基因的影响模式第48页
   ·候选功能基因第48-49页
 2 小结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9页
附录Ⅰ 实验方法第59-65页
附录Ⅱ 相关引物第65-66页
附录Ⅲ TAIL-PCR反应体系和条件第66-67页
附录Ⅳ 本研究所用基本培养基配方第67-71页
附录Ⅴ 部分相关溶液的配制方法第71-72页
附录Ⅵ 相关启动子的主要顺式元件第72-74页
附录Ⅶ 本文所用DNA Marker及质粒图谱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效率视角下的公安交通管理非现场处罚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构式和(名词)功能意义在英语名转动词句子理解中的作用--来自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