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强菌素高产菌株选育与培养基优化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前言 | 第12-43页 |
1 海洋天然产物的研究 | 第13-19页 |
2 海洋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3 海洋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 第21-25页 |
·海洋真菌 | 第21-22页 |
·海洋真菌抗肿瘤活性代谢产物 | 第22-25页 |
4 红树植物内生真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 | 第25-31页 |
·红树植物及红树植物内生真菌 | 第25-26页 |
·红树植物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 第26-30页 |
·红树内生真菌A123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 第30-31页 |
5 高产菌种选育 | 第31-39页 |
·诱变育种 | 第32-37页 |
·育种工作高通量筛选方法 | 第37-39页 |
6 培养基优化 | 第39-42页 |
7 本课题研究目的、内容和意义 | 第42页 |
8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42-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58页 |
1 材料 | 第43-48页 |
2 方法 | 第48-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93页 |
1 菌株A123形态观察 | 第58-60页 |
·A123菌株的诱导产孢 | 第58页 |
·A123孢子DAPI染色观察 | 第58-59页 |
·A123菌丝DAPI染色观察 | 第59-60页 |
2 原生质体诱变条件优化 | 第60-62页 |
·原生质体制备 | 第60页 |
·原生质体再生 | 第60页 |
·原生质体诱变 | 第60-62页 |
3 南强菌素高产突变株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62-73页 |
·依据表型差异的突变株筛选 | 第62-64页 |
·依据抗菌活性差异的突变株筛选 | 第64-65页 |
·依据TLC差异的突变株筛选 | 第65-66页 |
·依据HPLC的突变株筛选 | 第66-71页 |
·质谱(ESI-MS) | 第71页 |
·~1H NMR | 第71-72页 |
·"抗菌活性-TLC-HPLC"联用筛选方法确立 | 第72-73页 |
4 A123菌株的诱变和南强菌素高产突变株筛选 | 第73-81页 |
·抗菌活性筛选 | 第74-76页 |
·TLC筛选 | 第76-77页 |
·HPLC定量分析 | 第77-80页 |
·突变株表型与产量关系 | 第80-81页 |
5 南强菌素高产突变株诱变系谱 | 第81页 |
6 南强菌素高产突变株遗传稳定性检测 | 第81-83页 |
7 A818琼脂表面发酵 | 第83-84页 |
·培养基筛选 | 第83-84页 |
8 液体发酵 | 第84-93页 |
·接种方法的确定 | 第84页 |
·不同发酵培养基对南强菌素产量的影响 | 第84-85页 |
·装液量对南强菌素产生的影响 | 第85页 |
·A818液体发酵胞内外产物检测 | 第85页 |
·南强菌素液体发酵产生时间 | 第85-93页 |
讨论与结论 | 第93-99页 |
1 原生质体诱变 | 第93-94页 |
2 传统诱变技术与高通量筛选 | 第94-95页 |
3 培养基优化 | 第95-96页 |
4 结论 | 第96-97页 |
5 论文创新点 | 第97-98页 |
6 展望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14页 |
致谢 | 第114-115页 |
附录 | 第115-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