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前言 | 第8页 |
第一章 从行政诉讼看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 | 第8-19页 |
第一节 主要证据不足的问题 | 第10-12页 |
一、未掌握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违法事实 | 第10页 |
二、行政管理相对人责任主体错误 | 第10-11页 |
三、诉讼中未能提供完整的证据 | 第11页 |
四、具体行政行为定性错误 | 第11页 |
五、行政相对人的身份及责任能力认定错误 | 第11-12页 |
第二节 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的问题 | 第12-13页 |
一、未依据法律法规作出 | 第12页 |
二、未适月法律的条款 | 第12-13页 |
三、未适用法定情节或并罚条款 | 第13页 |
四、依据的法律规章调解的法律关系不当 | 第13页 |
五、适用了尚未生效或已经失效的法律法规 | 第13页 |
第三节 违反法定程序的问题 | 第13-15页 |
一、缺少必要的法定程序 | 第14页 |
二、适用程序种类错误 | 第14页 |
三、未依法律程序送达行政文书 | 第14-15页 |
四、被告在法定期限内未实施行政行为 | 第15页 |
五、未告之行政管理相对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 第15页 |
六、未遵守回避制度 | 第15页 |
七、具体行政行为未采取要式行为 | 第15页 |
第四节 行政越权的问题 | 第15-17页 |
一、超越法定职权 | 第16页 |
二、超越级别职权 | 第16-17页 |
三、超越地域管辖权 | 第17页 |
四、超出法定幅度 | 第17页 |
第五节 行政失职的问题 | 第17-19页 |
一、明确拒绝履行法定职责 | 第17页 |
二、消极履行法定职责 | 第17-18页 |
三、行政机关部分履行法定职责 | 第18页 |
四、无正当理由逾期仍不履行 | 第18页 |
五、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行政失职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行政执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19-29页 |
第一节 执法人员的原因 | 第19-23页 |
一、执法人员的素质 | 第19-21页 |
二、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 | 第21-23页 |
第二节 行政立法不完善的原因 | 第23-26页 |
一、无法可依 | 第23-24页 |
二、行政法规滞后 | 第24-26页 |
第三节 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的原因 | 第26-29页 |
一、国家权力机关对行政执法监督不力 | 第26-27页 |
二、司法机关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尚显薄弱 | 第27-28页 |
三、社会监督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解决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思考 | 第29-39页 |
第一节 提高行政机关的综合执法素质,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 | 第29-33页 |
一、提高执法队伍素质 | 第29-32页 |
二、树立法律至上的意识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完善行政法律制度 | 第33-35页 |
一、制定行政执法行为制度 | 第34页 |
二、制定行政执法程序制度 | 第34-35页 |
三、制定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 第35页 |
四、制定行政执法主体制度 | 第35页 |
第三节 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 第35-39页 |
一、加强人大监督 | 第36页 |
二、改革司法机关的监督 | 第36-38页 |
三、加强社会监督制约机制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