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S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5页 |
·引言 | 第8页 |
·抗菌剂的分类 | 第8-13页 |
·无机抗菌剂 | 第8-9页 |
·有机抗菌剂 | 第9页 |
·天然抗菌剂 | 第9-10页 |
·高分子抗菌剂 | 第10-13页 |
·高分子季铵盐类抗菌剂 | 第10-11页 |
·高分子季膦盐类抗菌剂 | 第11页 |
·高分子有机锡类抗菌剂 | 第11-12页 |
·高分子卤代胺类抗菌剂 | 第12页 |
·高分子胍盐类抗菌剂 | 第12-13页 |
·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类抗菌剂 | 第13页 |
·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 第13-17页 |
·无机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 第14页 |
·有机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 第14-15页 |
·天然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 第15页 |
·高分子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 第15-17页 |
·高分子季铵盐抗菌剂的抗菌机理 | 第15-16页 |
·其它高分子抗菌剂的作用机理 | 第16-17页 |
·抗菌纤维的功能及其加工方法 | 第17-19页 |
·抗菌纤维的功能 | 第17-18页 |
·抗菌纤维的加工方法 | 第18-19页 |
·后处理加工法 | 第18-19页 |
·原纤维加工方法 | 第19页 |
·染整加工方法 | 第19页 |
·国内外抗菌纤维发展概况 | 第19-22页 |
·国外抗菌纤维的开发概况 | 第19-22页 |
·国内抗菌纤维的开发概况 | 第22页 |
·立题背景及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立题背景 | 第22-24页 |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4页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整理用抗菌纳米粉体制备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 第25-36页 |
·前言 | 第2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5-28页 |
·材料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28页 |
·含氨基纳米Fe_3O_4粉体的制备 | 第25-26页 |
·含氨基纳米Fe_3O_4粉体的氨基测定 | 第26页 |
·修饰已烷基化的聚乙烯亚胺在含氨基的纳米Fe_3O_4粉体表面 | 第26页 |
·修饰已烷基化的聚4—乙烯吡啶在含氨基的纳米Fe_3O_4粉体表面 | 第26-27页 |
·SiO_X纳米粉体制备 | 第27页 |
·SiO_X纳米粉体共价修饰接枝高分子季铵盐抗菌剂 | 第27页 |
·接枝修饰抗菌纳米Fe_3O_4粉体、抗菌SiO_X纳米粉体的季铵盐电荷数测定 | 第27页 |
·抗菌活性测定 | 第27-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5页 |
·接枝抗菌高分子季铵盐抗菌剂的纳米Fe_3O_4粉体及抗菌活性研究 | 第28-32页 |
·纳米Fe_3O_4粉体的抗菌效果 | 第28-29页 |
·修饰接枝纳米Fe_3O_4粉体的抗菌活性 | 第29-30页 |
·不同烷基化修饰纳米Fe_3O_4粉体抗菌效果 | 第30-31页 |
·不同聚合物分子量对纳米Fe_3O_4粉体抗菌效果的影响 | 第31-32页 |
·接枝修饰抗菌纳米Fe_3O_4粉体的接枝稳定性 | 第32页 |
·接枝修饰的SiO_X纳米抗菌粉体的抗菌活性研究 | 第32-35页 |
·接枝修饰抗菌SiO_X纳米粉体的抗菌活性 | 第32-33页 |
·不同烷基化修饰抗菌SiO_X纳米粉体抗菌效果 | 第33-34页 |
·不同盐离子对抗菌SiO_X纳米粉体抗菌效果的影响 | 第34页 |
·接枝修饰抗菌SiO_X纳米粉体的接枝稳定性 | 第34-35页 |
·结论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接枝抗菌纤维制备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 第36-43页 |
·前言 | 第3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8页 |
·材料 | 第36页 |
·方法 | 第36-38页 |
·尼龙纤维、聚酯纤维预处理 | 第36-37页 |
·尼龙纤维、聚酯纤维的氨基测定 | 第37页 |
·直接接枝已烷基化的聚乙烯亚胺在纤维表面 | 第37页 |
·直接接枝已烷基化的聚4—乙烯吡啶在纤维表面 | 第37-38页 |
·抗菌活性测定 | 第3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2页 |
·尼龙纤维、聚酯纤维水解条件选择 | 第38-39页 |
·不同纤维接枝已烷基化的聚4—乙烯吡啶的抗菌活性 | 第39-40页 |
·接枝已烷基化的聚4—乙烯吡啶抗菌纤维的抗菌稳定性 | 第40页 |
·接枝已烷基化的不同分子量的聚乙烯亚胺的抗菌纤维抗菌活性 | 第40-41页 |
·不同纤维接枝已烷基化的聚乙烯亚胺的抗菌活性 | 第41页 |
·接枝已烷基化的聚乙烯亚胺的抗菌纤维的抗菌稳定性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3页 |
·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附录A 实验用试剂和培养基配方 | 第50-52页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