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训看唐宋时期士大夫家庭的治家方式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 选题意义及学术价值 | 第10-11页 |
(二) 学术史回顾 | 第11-15页 |
1. 家训辑录 | 第11页 |
2. 论文 | 第11-15页 |
一、家庭经济生活的治理 | 第15-26页 |
(一) 生产 | 第16-19页 |
1. 生产安排 | 第16-17页 |
2. 生产资料 | 第17-19页 |
(二) 交换 | 第19-21页 |
(三) 分配 | 第21-22页 |
(四) 消费 | 第22-26页 |
二、家庭日常生活的治理 | 第26-30页 |
(一) 治家理念的转变 | 第26-28页 |
(二) 生活中若干问题的具体安排 | 第28-30页 |
三、家庭生活治理方式的演变 | 第30-37页 |
(一) 家庭生活观念的演变 | 第30-32页 |
1. 家庭生产观念的转变 | 第30页 |
2. 家庭管理观念的转变 | 第30-31页 |
3. 家庭发展观念的转变 | 第31-32页 |
(二) 家庭生活治理方式的演变 | 第32-34页 |
1. 体制化 | 第32-33页 |
2. 经济化 | 第33页 |
3. 人性化 | 第33-34页 |
4. 实用化 | 第34页 |
(三) 家庭生活治理方式演变的原因 | 第34-37页 |
四、治家方式中理想状态与现实生活的差异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