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问题提出 | 第9-11页 |
2 研究综述 | 第11-34页 |
·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 第11-23页 |
·有关社会适应的研究综述 | 第23-30页 |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编制的综述 | 第30-34页 |
3 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本研究的入手点 | 第34-36页 |
·跨文化的问题 | 第34页 |
·测量对象的适用性问题 | 第34页 |
·测量内容的适用性问题 | 第34页 |
·评价标准的时间问题 | 第34-36页 |
4 研究过程 | 第36-41页 |
·问卷理论框架的建构 | 第36-38页 |
·问卷的编制 | 第38-41页 |
5 问卷的分析 | 第41-61页 |
·问卷的项目分析 | 第41-42页 |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42-54页 |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54-57页 |
·问卷的人口变量差异性分析 | 第57-61页 |
6 讨论 | 第61-65页 |
·本研究的理论构想 | 第61页 |
·对信度和效度检验结果的讨论 | 第61-62页 |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差异的讨论 | 第62-63页 |
·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 第63-65页 |
7 结论 | 第65-66页 |
·形成了大学生社会适应取向的心理健康量表的理论框架 | 第65页 |
·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 第65页 |
·人口学变量差异比较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附录一:开放式问卷调查 | 第73-74页 |
附录二:自编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 | 第74-78页 |
附录三:自尊量表 | 第78-79页 |
附录四:生活满意度量表 | 第79-80页 |
附录五:抑郁量表 | 第80-81页 |
附录六:状态焦虑量表 | 第81-82页 |
附录七:修订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90 个题项)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