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英文摘要 | 第11-13页 |
| 1 引言 | 第13-32页 |
| ·Bt 抗虫基因及其转基因植物的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 ·Bt 杀虫蛋白基因 | 第15页 |
| ·Bt 杀虫蛋白基因分类 | 第15-16页 |
| ·Bt 杀虫蛋白的杀虫机理 | 第16页 |
| ·转Bt 基因植物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 ·昆虫对Bt 蛋白产生抗性问题及预防对策 | 第17-19页 |
| ·草甘膦及转EPSPS 基因耐草甘膦植物研究进展 | 第19-24页 |
| ·草甘膦除草剂 | 第19-21页 |
| ·EPSP 合酶研究进展 | 第21-24页 |
| ·抗虫/耐草甘膦转基因玉米安全性评价 | 第24-25页 |
| ·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高效表达的方法和策略 | 第25-31页 |
| ·启动子 | 第25-26页 |
| ·内含子 | 第26-27页 |
| ·核基质附着区MARs 序列的应用 | 第27页 |
| ·基因改造 | 第27-28页 |
| ·5’-UTR 和3’-UTR 的应用 | 第28-29页 |
| ·定位信号肽的利用 | 第29页 |
| ·多基因策略 | 第29-30页 |
| ·叶绿体转化 | 第30-31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1-32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2-4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2-34页 |
| ·宿主菌 | 第32页 |
| ·植物材料 | 第32页 |
| ·各种酶及试剂 | 第32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2-33页 |
| ·实验过程中所用PCR 引物 | 第33页 |
| ·实验所用质粒 | 第33-34页 |
| ·常用培养基和溶液的配制 | 第34-35页 |
| ·培养基配制 | 第34-35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35页 |
| ·实验所需试剂配制 | 第35-36页 |
| ·质粒DNA 的提取 | 第35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5页 |
| ·幼胚的剥离 | 第35页 |
| ·基因枪转化 | 第35-36页 |
| ·基因组DNA 提取缓冲液 | 第36页 |
| ·ELISA 分析 | 第36页 |
| ·Southern 杂交分析 | 第36页 |
| ·实验方法 | 第36-46页 |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6页 |
| ·对大肠杆菌的转化 | 第36-37页 |
| ·琼脂糖凝胶中DNA 片段的回收 | 第37页 |
| ·DNA 克隆 | 第37-38页 |
| ·碱裂解法少量提取质粒DNA | 第38页 |
| ·用QIAGEN-tip100 试剂盒大量提取质粒 | 第38页 |
| ·玉米的控制授粉 | 第38-39页 |
| ·幼胚的剥离和培养 | 第39页 |
| ·基因枪微弹的准备 | 第39-40页 |
| ·用基因枪进行玉米转化 | 第40页 |
| ·玉米愈伤草甘膦筛选压确立实验 | 第40页 |
| ·转化愈伤组织的筛选和植株的再生 | 第40-41页 |
| ·植物组织基因组DNA 的提取 | 第41页 |
| ·基因组DNA 的PCR 扩增 | 第41-42页 |
| ·Southern 杂交分析 | 第42-43页 |
| ·植物总RNA 的提取 | 第43-44页 |
| ·RT-PCR 分析 | 第44-45页 |
| ·ELISA 分析 | 第45页 |
| ·蛋白含量的测定 | 第45页 |
| ·转基因玉米的抗虫性测定 | 第45页 |
| ·转基因玉米草甘膦抗性检测 | 第45-46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6-74页 |
| ·G2-epsps 基因改造 | 第46-47页 |
| ·克隆拟南芥EPSPS 转运肽(CTP)序列 | 第47-48页 |
| ·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8-56页 |
| ·中间载体p7MNM,pU2mG2,pA2mG2 的构建 | 第48-53页 |
| ·植物表达载体pMAGUHM,pMAEAGUH 的构建 | 第53-56页 |
| ·玉米愈伤草甘膦筛选压确立实验 | 第56-61页 |
| ·不同草甘膦浓度对玉米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56页 |
| ·不同筛选时间对玉米愈伤组织生长的影响 | 第56-61页 |
| ·基因枪轰击转化玉米胚性愈伤组织 | 第61-63页 |
| ·cry1Ah 和2mG2-epsps 在转基因玉米中的表达 | 第63-71页 |
| ·T0 代转基因植株的PCR 检测 | 第63页 |
| ·TI 代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 第63-66页 |
| ·T2 代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 第66-71页 |
| ·转cry1Ah、cry11e 和2mG2-epsps 三基因玉米植株的获得 | 第71-74页 |
| ·T0 代转基因植株的PCR 检测 | 第71-72页 |
| ·T0 代转基因植株的RT-PCR 分析 | 第72页 |
| ·T0 代转基因植株的结实情况 | 第72-74页 |
| 4 讨论 | 第74-78页 |
| ·基因改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应用 | 第74页 |
| ·2mG2-epsps 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应用 | 第74-75页 |
| ·植物高效表达载体构建分析 | 第75-76页 |
| ·抗虫/耐草甘膦基因在转基因玉米中的表达分析 | 第76-77页 |
| ·基因枪转化法在植物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 第77页 |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77-78页 |
| 5 结论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7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