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17页 |
1 引言 | 第17-37页 |
·天然多倍体鱼类 | 第17-18页 |
·鱼类多倍体的人工诱导 | 第18-22页 |
·人工多倍体产生的生物学原理 | 第18页 |
·人工诱导多倍体鱼类的方法 | 第18-20页 |
·倍性鉴定 | 第20页 |
·三倍体鱼类育种的意义 | 第20-22页 |
·鱼类多倍体育种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鲑科鱼类 | 第22页 |
·其它鱼类 | 第22-23页 |
·多倍体鱼类生物学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血液学与遗传学 | 第23-24页 |
·生长 | 第24页 |
·行为学 | 第24页 |
·多倍体鱼类性腺和配子发育 | 第24-32页 |
·硬骨鱼类性腺和配子发育 | 第24-30页 |
·多倍体鱼类性腺和配子发育的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多倍体鱼类的生殖调控 | 第32-35页 |
·鱼类生殖激素的种类 | 第32-33页 |
·多倍体鱼类生殖调控的研究进展 | 第33-35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35-37页 |
2 不同倍性虹鳟性腺发育的解剖学比较 | 第37-45页 |
·引言 | 第3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不同倍性虹鳟制种 | 第37页 |
·多倍体虹鳟倍性鉴定 | 第37-38页 |
·解剖学测定 | 第38页 |
·试验仪器与药品 | 第38页 |
·结果 | 第38-42页 |
·二倍体虹鳟性腺形态特征 | 第38-39页 |
·三倍体虹鳟性腺形态特征 | 第39-40页 |
·四倍体虹鳟性腺形态特征 | 第40页 |
·不同倍性雌性虹鳟性体指数GSI 和肝体指数HSI | 第40-42页 |
·讨论 | 第42-44页 |
·不同倍性虹鳟性腺发育的形态比较 | 第42-43页 |
·不同倍性虹鳟性腺不同发育时期GSI 的变化 | 第43页 |
·二倍体与三倍体雌性虹鳟GSI 和HSI 变化的相关性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3 不同倍性虹鳟性腺发育和配子发生的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 | 第45-62页 |
·引言 | 第4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样本制备 | 第45-46页 |
·性腺和配子发育时期划分 | 第46页 |
·试验仪器与药品 | 第46页 |
·结果 | 第46-53页 |
·性腺组织学观察 | 第46-49页 |
·性腺超微结构观察 | 第49-53页 |
·讨论 | 第53-60页 |
·二倍体虹鳟的卵黄发生 | 第53-55页 |
·三倍体虹鳟的雌性不育 | 第55-58页 |
·三倍体虹鳟精巢发育和精子发生特点 | 第58-60页 |
·四倍体虹鳟的可育性 | 第60页 |
·结论 | 第60-62页 |
4 不同倍性虹鳟血清中GTH-I、GTH-II、17Β-E_2和T 含量的变化 | 第62-73页 |
·引言 | 第62页 |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样本制备 | 第62-63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63页 |
·血清中GtH-I、GtH-II、17β-E_2 和T 含量的测定 | 第63-64页 |
·结果 | 第64-70页 |
·GtH-Ⅰ含量的变化 | 第65-66页 |
·GtH-Ⅱ含量的变化 | 第66页 |
·17β-E_2 含量的变化 | 第66-67页 |
·T 含量的变化 | 第67-70页 |
·回收率 | 第70页 |
·讨论 | 第70-72页 |
·二倍体虹鳟GtH-Ⅰ、GtH-Ⅱ、17β-E_2 和T 的变化 | 第70-71页 |
·三倍体虹鳟GtH-Ⅰ、GtH-Ⅱ、17β-E_2 和T 的变化 | 第71页 |
·四倍体虹鳟GtH-Ⅰ、GtH-Ⅱ、17β-E_2 和T 的变化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3页 |
5 二倍体与三倍体虹鳟卵黄蛋白原的组织定位 | 第73-83页 |
·引言 | 第7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73-75页 |
·试验材料 | 第73页 |
·试验方法 | 第73-75页 |
·结果 | 第75-80页 |
·卵黄蛋白的洗脱 | 第75页 |
·卵黄蛋白电泳分析和分子量测定 | 第75页 |
·糖、磷、脂蛋白分析 | 第75-77页 |
·抗血清效价 | 第77页 |
·卵黄蛋白原的免疫组化定位 | 第77-80页 |
·讨论 | 第80-82页 |
·虹鳟卵黄蛋白原的纯化 | 第80-81页 |
·二倍体雌性虹鳟卵黄的发生 | 第81页 |
·三倍体雌性虹鳟的卵黄蛋白原 | 第81-82页 |
·雄性虹鳟的卵黄蛋白原 | 第82页 |
·结论 | 第82-83页 |
6 不同倍性虹鳟的血液学研究 | 第83-91页 |
·引言 | 第8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3-84页 |
·试验材料 | 第83页 |
·试验方法 | 第83-84页 |
·结果 | 第84-87页 |
·不同倍性红细胞及其核的形态和大小 | 第84-85页 |
·三倍体与二倍体虹鳟部分血液指标 | 第85页 |
·三倍体虹鳟血细胞的发生 | 第85-87页 |
·讨论 | 第87-89页 |
·多倍体虹鳟红细胞的特征 | 第87页 |
·三倍体虹鳟血细胞的发生场所 | 第87-88页 |
·三倍体虹鳟血细胞发育的一般规律 | 第88页 |
·多倍体虹鳟外周血液红细胞的异常分裂 | 第88-89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不同倍性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性腺和配子发育及血细胞比较研究结论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106页 |
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 第106-108页 |
图版Ⅰ及说明 | 第108-110页 |
图版Ⅱ及说明 | 第110-121页 |
图版Ⅲ及说明 | 第121-135页 |
图版Ⅳ及说明 | 第135-13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