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1-21页 |
·彩色棉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彩色棉的概念 | 第11页 |
·彩色棉的种类 | 第11-12页 |
·彩色棉的历史 | 第12页 |
·彩色棉的优势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彩色棉纤维品质现状 | 第13-14页 |
·彩色棉纤维品质的形成过程及遗传特性 | 第14-16页 |
·纤维品质的形成过程 | 第14-16页 |
·棉纤维细胞的分化、伸长 | 第14-15页 |
·棉纤维次生壁增厚 | 第15页 |
·棉纤维脱水扭曲 | 第15-16页 |
·纤维品质的遗传特性 | 第16页 |
·棉铃及其生理活性对棉纤维品质形成的影响 | 第16-18页 |
·化学控制对棉纤维品质的调节 | 第18-20页 |
·棉花化学控制技术体系 | 第18页 |
·内源激素对纤维品质的调节 | 第18-19页 |
·外源生长物质对纤维品质的影响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部分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试验设计 | 第21-22页 |
·主要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22-24页 |
·纤维品质与棉铃性状测定 | 第22页 |
·叶片和铃壳生理活性测定 | 第22页 |
·纤维生理活性测定 | 第22-24页 |
第三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24-54页 |
·彩色棉纤维品质形成特征 | 第24-28页 |
·纤维长度 | 第24-25页 |
·纤维比强度 | 第25-26页 |
·纤维马克隆值 | 第26-27页 |
·纤维成熟度 | 第27-28页 |
·生长调节剂对彩色棉纤维品质的影响 | 第28-34页 |
·对纤维长度的影响 | 第28-29页 |
·对纤维比强度的影响 | 第29-31页 |
·对纤维马克隆值的影响 | 第31-32页 |
·对纤维成熟度的影响 | 第32-34页 |
·生长调节剂对彩色棉纤维品质影响的相关机制 | 第34-54页 |
·对棉铃性状的影响 | 第34-38页 |
·对铃体积的影响 | 第34-35页 |
·对铃重的影响 | 第35-37页 |
·对铃壳重增长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对棉铃对位叶生理活性的影响 | 第38-40页 |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对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对蔗糖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对铃壳生理活性的影响 | 第40-43页 |
·对可溶性总糖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对蔗糖含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对纤维生理活性的影响 | 第43-48页 |
·纤维素含量动态变化 | 第43-44页 |
·对ATP 酶活性的调节 | 第44-46页 |
·对蔗糖合成酶活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对UDPG 焦磷酸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7-48页 |
·对内源激素的调节 | 第48-54页 |
·对IAA 含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对GA_3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对ABA 含量的影响 | 第50-52页 |
·对ZR 含量的影响 | 第52-54页 |
第四部分 小结与讨论 | 第54-58页 |
·天然彩色棉纤维品质形成特征 | 第54-55页 |
·生长调节剂的合理应用能改善彩色棉纤维品质 | 第55-56页 |
·彩色棉纤维发育与光合生产、产物的运输分配密切相关 | 第56页 |
·彩色棉纤维品质形成与内源激素密切相关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