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玫棕酸和硼类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第一章 综述 | 第7-27页 |
第一节 锂离子电池研究概况 | 第7-20页 |
一、锂离子电池的发展状况 | 第7-9页 |
二、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综述 | 第9-17页 |
三、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 | 第17-18页 |
四、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 第18-20页 |
五、锂离子电池电解质的研究展望 | 第20页 |
第二节 论文设计思想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7页 |
第二章 玫棕酸类锂硼盐的设计合成与表征 | 第27-40页 |
引言 | 第27-28页 |
第一节 玫棕酸及其锂硼盐的合成 | 第28-30页 |
一、玫棕酸及其锂硼盐的合成方程式 | 第28-29页 |
二、玫棕酸及其锂硼盐的合成过程 | 第29-30页 |
三、结果讨论 | 第30页 |
第二节 玫棕酸及其锂硼盐的表征 | 第30-39页 |
一、红外光谱 | 第30-32页 |
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分析 | 第32-33页 |
三、核磁共振谱 | 第33-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第三章 两种锂硼盐的性质研究 | 第40-56页 |
第一节 热力学性质 | 第40-42页 |
一、热稳定性 | 第40页 |
二、溶解性 | 第40-42页 |
第二节 电化学性质 | 第42-52页 |
一、电导性质 | 第42-48页 |
二、循环伏安 | 第48-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前景展望 | 第56-58页 |
一、结论 | 第56-57页 |
二、展望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