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工免疫原理的网络入侵检测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1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组织安排 | 第9-11页 |
第二章 入侵检测与免疫技术 | 第11-29页 |
·入侵检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入侵检测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历史 | 第11-13页 |
·入侵检测技术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入侵检测技术分类 | 第14-16页 |
·按照检测对象分类 | 第14-15页 |
·按所采用的技术分类 | 第15-16页 |
·现代入侵检测技术的主要功能要求 | 第16-17页 |
·生物免疫系统 | 第17-21页 |
·免疫的定义 | 第17页 |
·免疫的功能 | 第17页 |
·生物免疫系统原理与运行机制 | 第17-18页 |
·可适应性免疫系统 | 第18-21页 |
·人工免疫系统 | 第21-24页 |
·人工免疫系统的基本术语 | 第21页 |
·基于人工免疫的网络安全研究现状简介 | 第21-23页 |
·生物免疫与入侵检测 | 第23-24页 |
·基于免疫机制的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 第24-29页 |
·人工免疫的实现 | 第24-25页 |
·Self和Nonself集合的定义和集合的确定 | 第25-26页 |
·检测器的生成 | 第26-29页 |
第三章 基于HMM和PDA模型的入侵检测系统 | 第29-44页 |
·下推自动机模型及隐马尔柯夫模型的引入 | 第29-33页 |
·下推自动机模型的引入 | 第29-31页 |
·隐马尔柯夫模型的引入 | 第31-33页 |
·隐马尔柯夫模型(HMM) | 第33-38页 |
·HMM的三个假设 | 第33-34页 |
·HMM的三个基本问题 | 第34-35页 |
·HMM的算法 | 第35-37页 |
·HMM的建立过程 | 第37-38页 |
·两模型结合产生成熟识别器 | 第38-44页 |
·识别器的构造 | 第38-39页 |
·初始识别器的产生 | 第39页 |
·训练阶段 | 第39-40页 |
·识别过程 | 第40-44页 |
第四章 入侵检测系统设计 | 第44-48页 |
·主机入侵检测系统的框架 | 第44-45页 |
·入侵检测系统的CIDF模型 | 第45页 |
·基于HMM和PDA模型的入侵检测系统框架设计 | 第45-48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1页 |
·基于免疫机制的入侵检测系统的优缺点 | 第48-49页 |
·人工免疫系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