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正文 | 第10-69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 Ⅰ:植物化感作用(Allelopathy)及萜类化合物的化感活性研究进展 | 第10-28页 |
| Ⅱ:甘肃产拟缺香茶菜的研究概况和本课题立项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甘肃产拟缺香茶菜枝叶粗提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 第30-46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0-33页 |
| ·实验材料 | 第30页 |
| ·实验方法 | 第30-33页 |
| ·粗提物对小麦、黑麦草、莴苣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测定 | 第30-31页 |
| ·粗提物作用下小麦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电导率变化的测定 | 第31-32页 |
| ·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31-32页 |
| ·叶片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 | 第32页 |
| ·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32页 |
| ·粗提物对半夏愈伤组织细胞影响的测定 | 第32-33页 |
| ·半夏幼苗愈伤组织诱导与继代培养 | 第32页 |
| ·粗提物对半夏愈伤组织细胞生长的测定 | 第32-33页 |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3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3-41页 |
| ·粗提物对小麦、黑麦草、莴苣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33-37页 |
| ·粗提物作用下小麦幼苗光合色素含量、丙二醛含量(MDA)及电导率的变化 | 第37-40页 |
| ·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 | 第37-38页 |
| ·叶片细胞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 | 第38页 |
| ·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第38-40页 |
| ·粗提物对半夏愈伤组织细胞生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 ·半夏幼苗愈伤组织诱导与继代培养 | 第40页 |
| ·粗提物对半夏愈伤组织细胞生长的测定 | 第40-41页 |
| 3 讨论 | 第41-46页 |
| 第三章 甘肃产拟缺香茶菜对映-贝壳杉烷型二萜化合物的化感活性研究 | 第46-6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6-48页 |
| ·实验材料 | 第46-47页 |
|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 ·三种单体化合物对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影响的测定 | 第47-48页 |
| ·三种化合物作用下幼苗光合色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及细胞膜透性变化的测定 | 第48页 |
|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48页 |
| ·细胞质膜透性的测定 | 第48页 |
|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48页 |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48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8-64页 |
| ·三种单体化合物对受试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 第48-57页 |
| ·三种单体化合物对受试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 | 第48-51页 |
| ·三种单体化合物受试植物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51-57页 |
| ·对四种受试植物幼苗形态特征的影响 | 第51页 |
| ·对受试植物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 第51-57页 |
| ·对受试植物幼苗生长过程中培养液吸收量变化的影响 | 第57页 |
| ·三种化合物作用下受试植物叶片光合色素含量、相对电导率及MDA含量的变化 | 第57-64页 |
| ·光合色素含量的变化 | 第57-62页 |
| ·细胞质膜相对透性的变化 | 第62-63页 |
| ·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 | 第63-64页 |
| 3 讨论 | 第64-69页 |
| 小结 | 第69-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 作者简介 | 第79页 |
| 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79页 |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