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词的起源专题研究 | 第11-24页 |
一、民国学者的词源论 | 第11-17页 |
1. 乐府起源说 | 第12页 |
2. 隋朝起源说 | 第12-13页 |
3. 初唐起源说 | 第13-14页 |
4. 盛唐起源说 | 第14-15页 |
5. 中唐起源说 | 第15-16页 |
6. 民间起源说 | 第16-17页 |
二、对民国学者词源论的分析 | 第17-24页 |
1. 词作真伪成为论争焦点,并影响着人们对词源的认识 | 第17-19页 |
2. 探索词源多从音乐角度 | 第19-21页 |
3. 民间起源说,一个崭新的认识 | 第21-24页 |
第二章:诗词之辨专题研究 | 第24-37页 |
一、民国学者的诗词之辨 | 第24-33页 |
1. 功能方面 | 第24-27页 |
2 形式方面 | 第27-33页 |
二、对民国学者诗词之辨的评价 | 第33-37页 |
1. 研究方法胜过前人 | 第33-34页 |
2. 研究深度超越前人 | 第34-37页 |
第三章:南北宋之争专题研究 | 第37-51页 |
一、民国学人的南北宋之争 | 第37-43页 |
1. 推崇北宋词之论 | 第37-39页 |
2 推崇南宋词之论 | 第39-41页 |
3. 仅较异同不分高下之论 | 第41-43页 |
二、民国学者南北宋之争的特点 | 第43-47页 |
1. 研究目的发生转变 | 第43-45页 |
2. 批评标准的多元化 | 第45-47页 |
三、学术突破与贡献 | 第47-51页 |
1. 客观持论成为主流 | 第47-49页 |
2. 对南北宋异同之分析更为细致精到 | 第49-51页 |
余论 | 第51-53页 |
注释 | 第53-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