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植物假苍耳的入侵特性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绪论 | 第10-19页 |
| ·生物入侵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 ·生物入侵的概念 | 第10页 |
| ·外来种和入侵种的区划 | 第10页 |
| ·生物入侵外来种的扩散机制 | 第10-11页 |
| ·生物入侵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林业有害植物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 ·影响植物入侵的因子 | 第13-15页 |
| ·植物入侵的途径 | 第15页 |
| ·植物入侵造成的危害 | 第15-16页 |
| ·假苍耳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研究目的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 2 研究地自然概况 | 第19-22页 |
| ·地理位置 | 第19页 |
| ·哈尔滨地形 | 第19页 |
| ·气候概况 | 第19页 |
| ·土壤情况 | 第19-20页 |
| ·植被情况 | 第20页 |
| ·自然资源 | 第20-22页 |
| 3 假苍耳入侵的生理代谢基础 | 第22-52页 |
| ·假苍耳的初生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生理生化特征 | 第22-32页 |
| ·可溶性糖的变化 | 第24-27页 |
| ·赤霉素的变化 | 第27-28页 |
| ·单宁与黄酮的变化 | 第28-32页 |
| ·假苍耳的气体交换特征对入侵能力的贡献 | 第32-49页 |
| ·室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光合呼吸及生物量的变化 | 第32-35页 |
| ·野外假苍耳的光合特征 | 第35-48页 |
| ·假苍耳体内乙烯的变化 | 第48-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2页 |
| 4 假苍耳快速定居特征的研究 | 第52-63页 |
| ·假苍耳定居的分形特征 | 第52-57页 |
| ·假苍耳快速定居的生境及生物量特征 | 第57-62页 |
| ·假苍耳快速定居的土壤特征 | 第58页 |
| ·假苍耳快速定居的生物量特征 | 第58-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5 假苍耳快速生长并产生大量种子的特征 | 第63-70页 |
| ·假苍耳的快速生长特征 | 第63-65页 |
| ·种子快速萌发特征 | 第63-64页 |
| ·株高与直径的快速生长特征 | 第64-65页 |
| ·假苍耳大量产生种子的特征 | 第65-69页 |
| ·假苍耳花的特征 | 第66-68页 |
| ·假苍耳种子产量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6 假苍耳快速传播特征 | 第70-76页 |
| ·假苍耳种子特征对快速传播的贡献 | 第70-71页 |
| ·假苍耳在非道路条件下的自然传播 | 第71页 |
| ·假苍耳种子在道路生境下的快速传播 | 第71-75页 |
| ·假苍耳种子在道路上的自然扩散 | 第72-74页 |
| ·假苍耳种子随交通工具的快速传播 | 第74-75页 |
|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 7 假苍耳入侵机理分析 | 第76-87页 |
| ·假苍耳的危害现状 | 第76-79页 |
| ·假苍耳的分类特征 | 第76页 |
| ·假苍耳的分布特征 | 第76-77页 |
| ·假苍耳在我国的入侵 | 第77-79页 |
| ·假苍耳入侵机理的综合分析 | 第79-85页 |
| ·假苍耳入侵的内因 | 第80-82页 |
| ·假苍耳入侵的外因 | 第82-85页 |
| ·假苍耳的防治措施建议 | 第85-86页 |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 结论 | 第87-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8页 |
| 附录 | 第98-11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0-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