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准正交空时编码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术语表 | 第7-8页 |
图表目录 | 第8-10页 |
目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6页 |
·引言 | 第12页 |
·空时编码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2-14页 |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空时编码信道模型与设计准则 | 第16-20页 |
·MIMO技术 | 第16页 |
·空时编码信道模型 | 第16-18页 |
·空时编码设计准则 | 第18-19页 |
·空时编码性能分析 | 第19-20页 |
第三章 正交空时分组码 | 第20-31页 |
·Alamouti空时编码方案 | 第20-24页 |
·Alamouti的空时编码器 | 第20-21页 |
·Alamouti方案的译码 | 第21-24页 |
·正交空时分组码 | 第24-27页 |
·正交空时分组编码器 | 第24-25页 |
·实信号星座的空时分组码 | 第25-26页 |
·复信号星座的空时分组码 | 第26-27页 |
·性能分析 | 第27-29页 |
·仿真结果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 第31-38页 |
·传统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 第31-34页 |
·Jafarkhani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编码 | 第31-32页 |
·Jafarkhani准正交空时分组码的译码 | 第32-33页 |
·其他编码方案 | 第33-34页 |
·全分集的准正交空时分组码 | 第34-36页 |
·基于旋转星座的QOSTBC | 第34-35页 |
·基于旋转因子的QOSTBC | 第35-36页 |
·性能比较 | 第36-38页 |
第五章 空时网格码 | 第38-43页 |
·空时网格码的编码 | 第38-40页 |
·空时网格码的译码 | 第40页 |
·空时网格码的性能分析 | 第40-41页 |
·性能比较 | 第41-43页 |
第六章 超正交空时网格码 | 第43-57页 |
·超正交码的设计 | 第43-45页 |
·正交编码的分区 | 第45-47页 |
·超正交编码的分区 | 第47-48页 |
·超正交空时网格码的设计 | 第48-51页 |
·编码与译码 | 第51-53页 |
·性能分析 | 第53-55页 |
·性能比较 | 第55-57页 |
第七章 超准正交空时网格码 | 第57-69页 |
·超准正交空时网格码 | 第57-62页 |
·超准正交空时码的分区 | 第57-58页 |
·超准正交空时网格码的设计 | 第58页 |
·超准正交空时网格码的译码 | 第58-62页 |
·改进的超准正交空时网格码 | 第62-66页 |
·改进的超正交空时网格码 | 第62-63页 |
·新的超正交空时网格码性能分析 | 第63-66页 |
·仿真比较 | 第66-69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论文总结 | 第69页 |
·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