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1 导论 | 第8-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理论渊源 | 第9-12页 |
·公司控制权概念 | 第9-10页 |
·理论渊源 | 第10-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2-14页 |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4-15页 |
·本文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2 全流通对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的影响 | 第17-23页 |
·全流通对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影响 | 第17-18页 |
·全流通后国有股东持股比例确定的依据 | 第17-18页 |
·全流通后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安排 | 第18页 |
·全流通对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效率的积极影响 | 第18-20页 |
·有利于形成控制权市场 | 第19页 |
·有利于控制权市场功能的发挥 | 第19-20页 |
·有利于建立有效的管理层激励机制 | 第20页 |
·全流通对改善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效率的局限性 | 第20-23页 |
·全流通没有解决国有上市公司国有股东缺位的问题 | 第20-21页 |
·全流通没有降低国有股东的代理成本 | 第21-22页 |
·全流通没有改变控制权的行政配置 | 第22-23页 |
3 优化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的总体思路 | 第23-25页 |
·优化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的指导思想 | 第23页 |
·优化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原则 | 第23-24页 |
·优化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的总体思路 | 第24-25页 |
4 优化国有股权结构强化内部控制机制 | 第25-34页 |
·优化国有上市公司股权结构 | 第25-29页 |
·优化股权结构,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 | 第25-28页 |
·建立控制权保护机制 | 第28-29页 |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适应全流通的国有股权行使机构 | 第29页 |
·提高国有上市公司董事会的决策功能 | 第29-32页 |
·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 | 第29-30页 |
·实行集体法人代表制度 | 第30-31页 |
·完善独立董事激励机制 | 第31-32页 |
·培育机构投资者,优化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结构 | 第32-34页 |
·机构投资者在控制权配置中的作用 | 第32页 |
·发展机构投资者的途径 | 第32-34页 |
5 引入股权激励机制提高人力资本效率 | 第34-42页 |
·股权激励原理 | 第34-35页 |
·人力资本的特征 | 第34页 |
·剩余索取权激励的必然 | 第34-35页 |
·对经营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 | 第35-38页 |
·国外实施股权激励的评价 | 第35-36页 |
·对管理层实施股权激励的优化设计 | 第36-38页 |
·完善国有上市公司内部职工持股模式 | 第38-42页 |
·对中外企业内部职工持股模式的简单回顾 | 第38-39页 |
·重构内部职工持股模式的设想 | 第39-42页 |
6 健全控制权市场配套制度 | 第42-44页 |
·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 | 第42页 |
·建立经营者市场化配置机制 | 第42页 |
·加快培育经理人市场 | 第42页 |
·完善控制权市场的法律法规 | 第42-44页 |
·提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执行效率 | 第43页 |
·建立证券市场民事赔偿机制,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 | 第43-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