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金属基金刚石制品及其金属胎体的发展 | 第10页 |
·金属胎体体系的研究 | 第10-12页 |
·青铜基 | 第11页 |
·钴基 | 第11页 |
·铁基 | 第11-12页 |
·WC-Co 基 | 第12页 |
·金属基金刚石制品用预合金粉末的发展 | 第12-20页 |
·金刚石制品金属胎体用预合金粉末的发展 | 第13-16页 |
·预合金粉末在金刚石制品金属胎体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激光焊接金刚石工具过渡层用预合金粉末的发展 | 第17-19页 |
·常用的预合金粉末的制备方法 | 第19-20页 |
·选题的依据、本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0-22页 |
·选题依据 | 第20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实验内容 | 第22-29页 |
·实验用原料 | 第22页 |
·实验设备 | 第22-24页 |
·双注并流沉淀反应器 | 第22-23页 |
·过滤器 | 第23页 |
·真空干燥箱 | 第23页 |
·回转炉 | 第23页 |
·管式还原炉 | 第23页 |
·真空烧结机 | 第23-24页 |
·激光焊接机 | 第24页 |
·实验原理 | 第24页 |
·预合金粉末的制备流程 | 第24-26页 |
·盐混合液的配制 | 第24-25页 |
·共沉淀反应 | 第25页 |
·过滤、洗涤和烘干 | 第25页 |
·煅烧 | 第25页 |
·还原 | 第25-26页 |
·材料的表征 | 第26-27页 |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26页 |
·激光衍射粒度分析 | 第26页 |
·扫描电镜观察(SEM) | 第26页 |
·费氏仪 | 第26页 |
·氮/氧仪 | 第26-27页 |
·等离子发射光谱仪 | 第27页 |
·粉末的基本力学性能和焊接强度 | 第27-29页 |
·洛氏硬度计 | 第27页 |
·万能材料试验机 | 第27页 |
·焊接强度检测仪 | 第27-29页 |
第三章 金刚石制品用预合金粉末的制备 | 第29-45页 |
·共沉淀工艺对粉末的影响 | 第29-33页 |
·不同沉淀剂对粉末的影响 | 第29-30页 |
·pH 值对粉末的影响 | 第30-31页 |
·溶液浓度对粉末的影响 | 第31-32页 |
·共沉淀反应温度对粉末的影响 | 第32页 |
·溶液滴加速度和滴加方式对粉末的影响 | 第32-33页 |
·还原过程对粉末的影响 | 第33-40页 |
·还原温度及时间对粉末的影响 | 第33-34页 |
·还原方式对粉末的影响 | 第34-40页 |
·制备预合金粉末的机理探讨 | 第40-43页 |
·烘干试样的形貌和物相分析 | 第40页 |
·煅烧试样的形貌和物相分析 | 第40-41页 |
·还原试样的形貌和物相分析 | 第41-43页 |
·粉末的成分分析 | 第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四章 金刚石制品胎体用预合金粉末的性能 | 第45-55页 |
·试验方法及条件 | 第45-4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6-54页 |
·不同方法制备的粉末的形貌和规格 | 第46-47页 |
·不同方法制备的胎体材料的相对密度 | 第47-48页 |
·不同方法制备的胎体材料的硬度 | 第48-49页 |
·不同方法制备的胎体材料的抗弯强度 | 第49-52页 |
·不同方法制备的胎体材料的把持力 | 第52-53页 |
·不同方法制备的胎体材料的断口形貌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金刚石制品过渡层用预合金粉末的性能 | 第55-66页 |
·试验方法及条件 | 第55-56页 |
·用于过渡层的 FeCo 预合金粉末的性能 | 第56-59页 |
·FeCo 预合金粉末物相和形貌 | 第56-57页 |
·烧结试样显微组织 | 第57-58页 |
·烧结试样基本力学性能 | 第58-59页 |
·预合金粉末焊接试样焊接强度 | 第59页 |
·Cu 含量对 FeCo 基预合金粉末过渡层性能的影响 | 第59-65页 |
·Cu 含量对预合金粉末物相与形貌的影响 | 第60-62页 |
·Cu 含量对预合金粉末烧结试样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2-64页 |
·Cu 含量对预合金粉末焊接试样焊接强度的影响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和荣誉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