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6-12页 |
|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6-7页 |
| ·问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 第7-10页 |
| ·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选题的研究现状及其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7页 |
| ·选题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从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现状看促成社会捐赠的基本因素 | 第17-36页 |
| ·美国高校社会捐赠现状的描述 | 第17-23页 |
| ·社会捐赠成为美国高校成本分担的主要渠道之一 | 第18页 |
| ·捐赠方式多样化 | 第18-19页 |
| ·捐赠收入规模逐渐扩大 | 第19-21页 |
| ·美国高校接受捐赠来源多样化 | 第21-22页 |
| ·美国高校募捐向制度花和规范化方向发展 | 第22-23页 |
| ·捐赠地域范围逐渐扩大 | 第23页 |
| ·捐赠活动受到极大地重视 | 第23页 |
| ·社会捐赠的动力机制和保障体系 | 第23-32页 |
| ·完善的筹措捐赠的动力体制 | 第24页 |
| ·完善的教育捐赠管理组织机构 | 第24-25页 |
| ·接受捐赠的形式应具有多样性 | 第25-27页 |
| ·注重校友资源的利用 | 第27-28页 |
| ·学习和研究筹资的技巧 | 第28-29页 |
| ·大量慈善基金会的贡献 | 第29-30页 |
| ·完善的鼓励教育捐赠的税收优惠制度 | 第30-32页 |
| ·传统思想和宗教的影响 | 第32页 |
| ·促成高校社会捐赠的基本因素 | 第32-36页 |
| ·学校名气 | 第32-33页 |
| ·成立校友会,加强与校友的联系 | 第33页 |
| ·建立专门募集资金机构和完善的教育捐赠管理机构 | 第33-34页 |
| ·校长的领导才能 | 第34页 |
| ·完善的发展规划 | 第34页 |
| ·政府的支持 | 第34-35页 |
| ·文化传统 | 第35页 |
| ·经济因素 | 第35-36页 |
| 第四章 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现状及其社会捐赠比例过小的原因分析 | 第36-42页 |
| ·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现状 | 第36-39页 |
| ·社会捐赠占我国高校经费总来源比例过小的原因分析 | 第39-42页 |
| ·高校社会捐赠机制的缺失 | 第39页 |
| ·缺乏主动积极的向社会募捐资金的意识 | 第39-40页 |
| ·没有认识到校友捐赠的重要性 | 第40页 |
| ·环境缺失 | 第40-41页 |
| ·我国经济实力与国外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中国高等教育社会捐赠内在成因的理论分析 | 第42-48页 |
| ·社会捐赠的理论模型 | 第42-44页 |
| ·社会捐赠理论的均衡分析 | 第44-47页 |
| ·结论 | 第47-48页 |
| 第六章 改善我国高校捐赠现状的基本对策 | 第48-59页 |
| ·从高校本身的角度分析 | 第48-55页 |
| ·高校应发展大学教育基金会来争取更多的社会捐赠 | 第48-52页 |
| ·充分利用校友资源 | 第52-53页 |
| ·高校领导应重视社会捐赠工作 | 第53-55页 |
| ·努力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 | 第55页 |
| ·从高校的外部环境分析 | 第55-59页 |
| ·政府应有所作为,为教育捐赠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 第55-57页 |
| ·培养企业捐赠意识 | 第57-58页 |
| ·营造有利于教育捐赠的价值文化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