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和谐社会建设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一、课题来源及选题依据第10-11页
 二、选题研究意义第11页
 三、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一) 国外学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第11-12页
  (二) 国内学者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理解第12页
 四、研究目标及研究方法第12-14页
  (一) 研究目标第12页
  (二) 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二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历史渊源及主要内容第14-18页
 一、马克思异化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4页
 二、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思想来源第14-16页
  (一) 费希特的绝对自我异化观第15页
  (二) 黑格尔的精神异化第15-16页
  (三) 赫斯的经济异化第16页
 三、马克思异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第16-18页
第三章 从马克思异化理论看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和谐第18-28页
 一、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具体体现第18-24页
  (一) 劳动者与劳动产品异化: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第18-19页
  (二) 劳动过程及人与人的类本质异化:人自身的不和谐第19-22页
  (三) 人与人的异化: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不和谐第22页
  (四) 异化劳动导致私有制,加深了社会的不和谐第22-24页
 二、异化的扬弃即共产主义——马克思所追求的理想的和谐社会第24-28页
第四章 当代中国建构和谐社会的必要性第28-38页
 一、我国现阶段主要存在的异化现象第28-35页
  (一) 权力异化第29-30页
  (二) 科学技术异化第30-31页
  (三) 消费异化第31-33页
  (四) 大众传媒的操控第33-35页
 二、异化现象在我国存在的原因第35-38页
第五章 马克思异化理论对我国建构和谐社会的指导作用第38-48页
 一、当代中国建构和谐社会的目标第38-39页
  (一) 以往历史上各种和谐社会的图景第38-39页
  (二) 当代中国所要建构的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第39页
 二、当代中国克服异化现象的途径第39-48页
  (一) 大力发展生产力,从根源上扬弃异化第39-41页
  (二) 尊重劳动,提倡创造,为和谐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第41-42页
  (三) 以人为本,提高人的主体性地位第42-43页
  (四) 从劳动实践出发,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第43-46页
  (五) 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46-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53-54页
致谢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需求理论及和谐社会的建构
下一篇:和谐社会视野下我国弱势群体政治参与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