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课题的来源与背景 | 第10-13页 |
·当前国内外电动汽车的发展现状 | 第10-11页 |
·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的发展与现状 | 第11-12页 |
·锌空气燃料电池的发展和工作原理 | 第12-13页 |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难点和解决方法 | 第13-14页 |
·本课题的关键技术 | 第13-14页 |
·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及难点 | 第14页 |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循环式燃料电池动力控制系统的总体分析与设计 | 第15-28页 |
·循环式锌空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5-18页 |
·过滤装置的工作原理 | 第16页 |
·电解液容器的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供料系统的工作原理 | 第17-18页 |
·变压吸附制氧的工作原理 | 第18页 |
·循环式锌空燃料电池的总体设计 | 第18-19页 |
·硬件平台的选择和处理器的选择 | 第19-25页 |
·处理器的选择 | 第19-22页 |
·主要外部电路选择 | 第22页 |
·燃料电池控制系统自身的供电系统 | 第22-23页 |
·通信总线的设计 | 第23-24页 |
·电池状态量的采样电路 | 第24-25页 |
·锌空气燃料电池系统硬件控制框图 | 第25-26页 |
·燃料添加控制的硬件控制框图 | 第25页 |
·电解液循环和自动添加硬件控制图 | 第25-26页 |
·变压吸附制氧的硬件控制图 | 第26页 |
·自动过滤的硬件控制图 | 第26页 |
·软件平台的选择 | 第26-28页 |
·编程语言的选择 | 第26-27页 |
·开发工具的选择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燃料电池控制系统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 | 第28-48页 |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29-30页 |
·模糊控制器设计的基本方法 | 第30-35页 |
·确定模糊控制器的输入变量和输出变量 | 第30-31页 |
·设计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则 | 第31-33页 |
·确立模糊化和非模糊化(又称清晰化)的方法 | 第33-34页 |
·选择输入变量及输出变量的论域并确定模糊控制器的参数 | 第34页 |
·编制模糊控制算法的应用程序 | 第34-35页 |
·合理选择模糊控制算法的采样时间 | 第35页 |
·变压吸附制氧模糊控制器的设计 | 第35-42页 |
·确定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词集和模糊论域 | 第35-36页 |
·确定模糊变量的赋值表 | 第36-39页 |
·建立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则 | 第39-40页 |
·建立模糊控制器查询表 | 第40-42页 |
·电解液浓度模糊控制 | 第42-45页 |
·确定输入、输出变量的模糊词集和模糊论域 | 第42页 |
·确定模糊变量的隶属度函数和赋值表 | 第42-44页 |
·建立模糊控制器的控制规则 | 第44-45页 |
·建立模糊控制器查询表 | 第45页 |
·模糊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第45-48页 |
第四章 燃料电池控制系统的模型建立及MATLAB仿真研究 | 第48-56页 |
·仿真软件介绍 | 第48-49页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9页 |
·变压吸附制氧控制仿真模型 | 第49-53页 |
·变压吸附制氧控制模糊控制器仿真 | 第49-52页 |
·用SIMULINK建立变压吸附制氧系统仿真模型 | 第52-53页 |
·电解液浓度变化仿真模型 | 第53-56页 |
·电解液浓度模糊控制器仿真 | 第53-54页 |
·用SIMULINK建立电解液浓度控制系统仿真模型 | 第54-5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