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特性仿真研究
|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重要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 1 前言 | 第12-25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燃料电池特点与分类 | 第13-16页 |
| ·燃料电池的特点 | 第13-14页 |
| ·燃料电池的分类 | 第14-16页 |
| ·国内外PEMFC的发展状况及应用 | 第16-19页 |
| ·PEMFC的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6-18页 |
| ·PEMFC的应用 | 第18-19页 |
| ·MATLAB/SIMULINK的简介 | 第19-22页 |
| ·SIMULINK模块库 | 第20页 |
| ·SIMULINK工作原理 | 第20-22页 |
| ·本课题的意义与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22-25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22-23页 |
|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23-25页 |
| 2 PEMFC工作原理及组成 | 第25-34页 |
| ·PEMFC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 ·PEMFC的关键材料与组成部件 | 第26-33页 |
| ·质子交换膜 | 第26-28页 |
| ·电催化剂 | 第28页 |
| ·电极 | 第28-29页 |
| ·膜电极(MEA) | 第29-30页 |
| ·双极板与流场 | 第30-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3 PEMFC数学模型综述 | 第34-43页 |
| ·PEMFC机理模型 | 第34-39页 |
| ·电极模型 | 第35-36页 |
| ·质子交换膜模型 | 第36页 |
| ·流场模型 | 第36-37页 |
| ·单电池模型 | 第37-39页 |
| ·PEMFC经验模型 | 第39-40页 |
| ·PEMFC动态模型 | 第40-42页 |
| ·单电池动态模型 | 第40-41页 |
| ·系统动态模型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4 PEMFC稳态模型的建立 | 第43-65页 |
| ·引言 | 第43页 |
| ·模型的基本假设 | 第43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43-51页 |
| ·燃料电池开路电压 | 第43-46页 |
| ·活化过电压 | 第46-48页 |
| ·欧姆过电压 | 第48-49页 |
| ·浓差过电压 | 第49页 |
| ·输出电压 | 第49-50页 |
| ·PEMFC的效率和功率 | 第50-51页 |
| ·氢气的用量 | 第51页 |
| ·水的生成速率 | 第51页 |
| ·产生的热量 | 第51页 |
| ·PEMFC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1-54页 |
| ·仿真运行与结果分析 | 第54-64页 |
| ·输入输出设计 | 第54页 |
| ·仿真参数的确定 | 第54页 |
| ·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54-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5 PEMFC动态模型的建立 | 第65-88页 |
| ·引言 | 第65页 |
| ·模型假设 | 第65-66页 |
| ·模型的建立 | 第66-72页 |
| ·阳极控制体模型 | 第67-68页 |
| ·阴极控制体模型 | 第68-70页 |
| ·电池堆控制体模型 | 第70-71页 |
| ·电化学动态模型 | 第71-72页 |
| ·仿真运行与结果分析 | 第72-87页 |
| ·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验证 | 第72-74页 |
| ·等温仿真 | 第74-79页 |
| ·非等温仿真 | 第79-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6 基于VB的人机交互界面设计 | 第88-97页 |
| ·Visual Basic简介 | 第88-89页 |
| ·VB与MATLAB的接口 | 第89-92页 |
| ·使用Shell函数 | 第90页 |
| ·使用动态链接库 | 第90页 |
| ·采用动态数据交换DEE方法 | 第90-91页 |
| ·采用Active X自动化技术 | 第91-92页 |
| ·PEMFC仿真系统用户界面的开发 | 第92-96页 |
| ·设计要求 | 第92页 |
| ·PEMFC仿真系统的界面设计 | 第92-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 7 总结与展望 | 第97-99页 |
| 附录 | 第99-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09页 |
| 致谢 | 第109-11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0-111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