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8页 |
1 我国生物源拮抗物质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 第10-15页 |
2 我国生物源拮抗物质在林果枝干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进展 | 第15-16页 |
3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4 本课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6页 |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两株生防细菌的鉴定 | 第18-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28页 |
·材料 | 第18-19页 |
·供试菌株 | 第18页 |
·培养基 | 第18页 |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8页 |
·两株生防细菌菌落形态观察 | 第19页 |
·两株生防细菌菌体形态观察 | 第19页 |
·两株生防细菌理化性质研究 | 第19-23页 |
·两株生防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 | 第23-2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8-37页 |
·两株生防细菌菌落形态观察结果结果见图2和表3 | 第28-29页 |
·两株生防细菌形态特征观察结果 | 第29-31页 |
·两株生防细菌的理化性质研究 | 第31-32页 |
·两株生防细菌16SrDNA序列分析 | 第32-37页 |
·两株生防细菌的DNA提取结果 | 第32页 |
·目标片段的16SrDNA扩增 | 第32-33页 |
·两株生防细菌的16SrDNA序列测定和分析 | 第33-37页 |
3 结论和讨论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7页 |
·两株生防细菌的菌落特征 | 第37页 |
·两株生防细菌的形态特性 | 第37页 |
·两株生防细菌生理生化的特性 | 第37页 |
·两株生防细菌的16SrDNA序列分析 | 第37页 |
·讨论 | 第37-39页 |
第三章 两株生防细菌的抗菌作用及作用机制初步研究 | 第39-4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9-40页 |
·材料 | 第39页 |
·供试菌株 | 第39页 |
·测试用的病原菌菌株 | 第39页 |
·培养基 | 第39页 |
·所用的仪器设备 | 第39页 |
·方法 | 第39-40页 |
·两株生防菌的抗菌作用测定 | 第39-40页 |
·两株生防菌的抗菌机制初探 | 第40页 |
2.结果与分析 | 第40-44页 |
·两株生防菌的抗菌作用测定 | 第40-42页 |
·两株生防菌的抗菌机制初探 | 第42-44页 |
3 结论和讨论 | 第44-47页 |
·结论 | 第44页 |
·讨论 | 第44-47页 |
·关于生防细菌抗菌作用试验方法的设计 | 第44-45页 |
·关于两株生防细菌抗菌作用的问题 | 第45-46页 |
·关于两株生防细菌抗菌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和开发利用的探讨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1页 |
附录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导师简介 | 第56页 |